⊙作者:*晓华
⊙编辑:小余
许子春,从医50余载,为许氏医学传人,杭州市级名中医。许老临床擅长辨证治疗内科和妇科杂病,其中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辨治更有其独到之处。今择其治疗咽喉炎样表现慢性咳嗽数则,整理成章,以飨读者。
1医案举例1.1案例1
患者,男,14岁。
01年1月1日初诊:咳嗽月余。咽喉不爽,音嘶不扬,乳蛾常发,面发疣粒,腑便粘滞。舌质红,少苔,脉细。
处方:南北沙参(各)1g,麦冬6g,竹沥半夏10g,象贝10g,紫荆皮6g,酒赤芍1g,凤凰衣6g,嫩射干6g,乌元参6g,炒*芩6g,炙紫菀10g,白桔梗6g,茯苓1g,蒲公英15g,霍苏梗(各)6g,大腹皮6g,香白芷3g,焦六粬10g,生炙甘草(各)3g。
1月8日二诊。诉:咳嗽,咽喉不爽,音嘶不扬,面发疣粒,腑便粘滞皆有好转,舌质红,少苔。于首方增加白英15g,忍冬藤0g,炒牛蒡子(打)6g,铁皮石斛1g。连服此方3次告愈。
1.案例
患者,女,31岁。
年1月3日初诊:咳嗽月余,近日加重,夜间干咳为甚,咽干无痰,形寒畏冷,肢末不温,腑便正常。舌质红,苔薄,脉沉细。
处方:南北沙参(各)1g,麦冬6g,竹沥半夏10g,茯苓1g,乌元参6g,炒*芩6g,蒸百部10g,黛蛤散(布包)10g,炒当归1g,前胡10g,炒枳壳6g,白桔梗6g,川石斛1g,炒香枇杷叶(去毛)6g,炙紫菀10g,炙款冬花6g,净蝉衣6g,炙僵蚕6g,生炙甘草(各)3g。
1月10曰二诊。诉:咳嗽好转,夜间干咳也好转,肢末不温虽减未愈,腑便正常。原方去掉炙款冬花6g,净蝉衣6g,炙僵蚕6g,再进一筹,邪去病愈。
1.3案例3
患者,女,47岁。
年1月18日初诊:咽喉不舒,咳嗽续断常发,咽中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本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
处方:南北沙参(各)1g,麦冬6g,竹沥半夏10g,炒枳壳6g,川石斛1g,炒香枇杷叶(去毛)6g,野百合1g,炒乌药6g,制香附10g,制川朴花6g,佛手柑10g,凤凰衣6g,蒲公英15g,象贝10g,茯苓1g,苏梗10g,炒牛蒡子(打)6g,制紫菀10g,白桔梗6g,炙甘草3g。
01年1月8日二诊。诉:咽喉不舒较前好转。
处方:于首方基础上去掉野百合1g,炒乌药6g,制香附10g,制川朴花6g,佛手柑10g,改川石斛为铁皮石斛,加炒*芩6g,蒸百部10g,黛蛤散(布包)10g,炙紫菀10g,炙款冬花6g。连服此方次,咳嗽好转,咽喉舒畅。
讨论三则医案,临床诊断均为慢性咳嗽,突出之处还在于伴有咽喉炎样表现。慢性咳嗽的定义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在3周以上,又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目前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主要原因有
(1)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4)变应性咳嗽(AC);
(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临床很多病人服用抗生素,疗效不佳,咳嗽、咽喉不适等症状反复发生。咽喉炎样表现慢性咳嗽除了咳嗽咳痰,多伴有咽痒不适,频繁清喉,淋巴滤泡增生等,另外久病多半伤及肺阴。如上三则案例发生时间皆为冬天,寒风刮起;又江浙一带,地气卑湿。或风、寒、湿邪袭人,皮毛先受之,然后从其合而后入于肺;又患者或素有乳蛾病史,或咽干,或患有梅核气,常年累月肺失滋润而生燥热,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咽喉不爽;肺阴不足,故而音嘶不扬;湿热泛溢肌肤,而致面发疣粒;湿热入肠,而致腑便粘滞;肺内郁热不能通达四肢而致肢末不温;七情之气郁结,则梅核气成。许老从肺、脾、胃、肝、大肠入手治疗三位患者的咳嗽。尤以第三位患者加用四七汤开郁散结,清肺热,散郁结,利咽喉,诸气得舒,咳嗽自愈。
3临证心得3.1整体理论,通盘考虑
许老临证推崇“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集注?咳论篇》说:“肺主气而位居尊高、受百脉之朝会,是咳虽肺证,而五脏六腑之邪,皆能上归于肺而为咳。”确切的阐发了其中的要义。肺与脾,“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肺司呼吸和脾主运化功能是否健旺与气之盛衰有密切关系;反之,肺病日久,又可影响于脾,导致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每个案例中许老都会用到健脾化湿的中药,如竹沥半夏,茯苓,藿苏梗等。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和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方面。案例三中患者素有梅核气,乃适值更年,多事之秋,肝失疏泄,久郁化火,肝火犯肺(又名木火刑金)之候。故许老运用四七汤开郁散结。肺为脏,属阴,大肠属腑,属阳,两者由于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肺失宣肃,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受影响,腑便粘腻;腑便不通畅,下焦秽浊,清气不能上乘,则肺气郁闭,加重咳嗽咳痰等症状。案例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许老在案例一中提壶揭盖,开宣肺气的同时,运用大腹皮,炒牛蒡子等宽肠理气。共奏止咳化痰通便的功效。
3.养阴清肺,辨证施治
三则案例许老都是以沙参麦冬汤为君药,因为考虑到慢性咳嗽伤及肺阴。但是临床遇到的咳嗽病人多伴有痰湿,若湿不重,苔少,可以继续用此方;若湿很重,则不能用此方法;若湿未化,津已伤,则可以养阴与化湿并重,可以用鲜芦根、石斛等养阴而不碍湿的中药,加上米仁、平胃散等健脾化湿。许老养阴兼清肺,绝不轻易言补,也不过量用补,以免闭门留寇。
3.3攻补并进,标本兼顾
许老认为咳嗽既为慢性,加上咽干的临床症状,必伤肺阴,故临证先以沙参麦冬汤之意辅助人体正气,治病之本。因有咽喉炎的症状,故从咽喉论治,凤凰衣补肺止咳;乌元参凉血滋阴;嫩射干清热解*利咽;蒲贝散(蒲公英和象贝)清热解*,开音散结,消肿利咽。另外以止嗽散为基础方加减应用,治病之标,共奏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兼润养肺阴之效。
总之,咽喉炎样慢性咳嗽责之于咽喉,祖国医学认为,咽为胃之关,喉为肺之门……咽喉为邪*易侵久留之地。清热解*,养阴生津,宣肺止咳是主要的治则,在此基础上增减药味,才不至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本文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01年6月第36卷第6期。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并注明转自杏林学苑(xinglinxy)。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