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上海古城的厅西路与上海地方审判厅
TUhjnbcbe - 2021/11/28 21:29:00
浙江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

上海古城的厅西路,在上海的《南市区地名志》中,是这样记述的:徽宁路至斜土东路。长公尺,宽6.1~10.9公尺,片弹街路面。因位于地方审判厅(民国初年设)西故称。属居民区。

上海地图中的厅西路

上世纪60年代,我才知道上海有条马路叫“厅西路”。年的夏天,我妹妹小学毕业考初中。是建南中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学校在厅西路上,我这才知道在南市区还有一条厅西路,全长才多米。因为上海第一看守所的大门,开在南车站路上,向南不远就是蓬莱公园。路过上海第一看守所,去过上海的蓬莱公园,但西侧的厅西路,一点都不知晓。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街道地图上,整条厅西路的东面,也确实只写有两个单位的名称:一个是上海第一看守所,另一个就是建南中学。

从此以后,厅西路的路名历史,自己才渐渐开始了解一些。“厅西路”这条马路原先是叫“地方厅西路”,这里的地方厅,指的是清末民初在这里设置“上海地方审判厅”的缘故。后来大家嫌其路名字太长,念起来麻烦,干脆叫其为“厅西路”。

厅西路南口这里能看到整条厅西路的百多米全貌

“上海地方审判厅”,原来是上海城市早期司法审判机关“地方审判厅”的称呼,其实就是早期的法院。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朝廷的县衙门,就是县级地方行*机关与审判机关的混合体。接下来就来讲讲上海老城厢内的“审判厅”的简单历史吧,但租界内的相关机构不在我叙述的范围之内。

清光绪三十二年(年),清朝廷希望仿照西方国家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原则,也想建立起行*、立法、司法体制。改刑部为法部,统理司法行*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专掌审判,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四级三审”制。

到了宣统元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年2月7日),颁布了《法院编制法》,规定全国审判机关设置四级,相应配置总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初级检察厅。

清宣统二年(年)七月,清*府命令江苏成立上海县地方审检厅和初级审检厅(即审判、检察两厅之合称)。十月,江苏巡抚依据《法院编制法》有关设立高等检察厅分厅的规定,以“上海商埠重要”,且“华洋杂居,词讼繁多”,“若至省城上诉,实多不便”,上折朝庭,拟在上海设立“江苏高等检察厅分厅”一处,宣统三年三月获准。哪知没有多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清王朝自己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筹备中的上海县地方审检厅、初级审检厅和江苏高等检察厅分厅最终都没有建立起来。

年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府和北京*府均沿用清朝末年的检察制度。民国3年(年),对清末以来的四级三审制实行调整,废除了原置于各县的初级检察厅。次年,北京*府司法部呈准将《法院编制法》加以修正,追认上述事实。

上海的情况是,年10月辛亥革命以后,上海光复成立沪*都督府,并仿西方*治体制成立上海的司法署。署址在清末上海县衙内的典史署,任命*庆澜为司法长,主管司法审判。同年,即于南市、浦东、东沟、曹家渡各设立裁判分所。其后三林塘、闵行、闸北等裁判分所先后成立,受理各种民刑诉讼案件,均隶属于上海司法署,这样,上海形成两级审判的体制。

年,司法署机构一分为二,分别改组为“上海地方审判厅”和“上海地方检察厅”,前者相当于法院,后者相当于检察院。这些机构都设在原县衙内。

随着日后工作量的增大,审判厅和检察厅因地方狭小,严重影响公务的开展。不久,上海当时最大的慈善团体“同仁辅元堂”,提议把今天南车站路附近的20亩土地,捐给地方审判厅作为兴建办公场所之地。

年动工,次年落成,并附设监狱。新的“上海地方审判厅”坐南朝北。地方厅正门(南门)前的马路取名为“地方厅路”。地方厅西墙外边的一条路叫“地方厅西路”。这条路这是今天的厅西路。

后来地方厅的审判业务量扩大,原先的20亩的范围太小,就把门前的地方厅路划入地方厅范围内,地方厅路就在上海城区内消失了。地方厅的大门随之就改在东面,就是今天的南车站路上。

地方厅在上海的历史上也几经风云,该处从年起改称上海地方法院,看守所改称上海地方法院看守所,后被“*统”占用,年11月起,称为“上海地方法院第二看守所”。年5月被上海市*管会接管,称为上海市第一看守所,又名南市看守所,年7月~年2月期间,属市公安局劳改处领导。目前,看守所已搬迁到浦东北蔡,该处的部分房舍已成为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的所在地。

如今上海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的所在地,进入动迁。据称这里今后是上海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

厅西路沿街民居大都已人走屋空了

上海地方审判厅最早的办公楼

上面照片见到的两幢建于民国初的老办公楼,据说不会被拆除。年的上海地方审判厅历史建筑,可能今后会作为保护建筑,整修后原地、原貌的完整保留下来。

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拆迁重建工程员工的进、出大门

尽管星转斗移,但是富有历史意义的“厅西路”,仍然会留下很多历史的记忆。毕竟上海人自己最早的近代司法制度的萌芽,就是在这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条默默无闻的小路和它的故事,也许会长久的留在上海的近代历史之中。

厅西路整条马路,其实这里一直是附近居民来这里买菜的露天菜市场。边上尽管有一个国营的室内大菜场,但门外的自由露天菜市场,照样热闹非凡。

国营的万有全菜市场在厅西路上还开有一个东门

厅西路上的露天菜场照样买菜的人多而拥挤

这样的日子要到头了,整条厅西路的两边,全都在拆迁范围之内。一半的人都已经搬离走了,剩下的也快搬家了。

厅西路55号原建南中学今为民办立达中学

厅西路除了菜场和居民,还有建南中学。可惜建南中学早就没有了,后来变成民办中学,校长由大同中学的老校长来担任,可见这个民办立达中学还是挺厉害的。

未来的厅西路是怎样的,就并不清楚了,听说市公安局在这里的办公区,会非常有规模的,占地面积会很大。

厅西路南头与斜土东路相交的地方,你可知道这里曾经是上海南部市郊百姓,他们进入上海市区的枢纽车站。

六十年前厅西路南口的斜土东路,你知道它叫什么路名吗?告诉你它叫“沪闵南柘路”。怎么会有这么古怪的路名,因为好奇就去寻查了一番,倒也蛮有意思的,就在此简单说一下吧。今天的斜土东路,年之前叫“煤屑路”,因为年要建设“沪闵”公路,公路车站的起点就设在当时的“煤屑路”上。

民国之后的上海县城,早已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大都市。远郊的各乡镇百姓来上海县城,逛逛街市购买物品,已成为当时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像县城南部的闵行一带,旧属上海县,位于*浦江中游北岸,是上海近郊重镇。闵行与属奉贤县的南桥、柘林一带,物产丰富。闵、南产棉多于产粮,柘林滨海则盛产海鲜。上海开埠以后,闵、南、柘等地与上海市区的经济联系及商旅往返也日益频繁。而在二十世纪20年代初,上海到闵行的交通,还仅靠班轮、小船维持。为改善交通状况,在上海至闵行、南桥、柘林之间修建公路、开办长途汽车,已经成为迫切需求。

年8月,上海县人士李显谟(字英石)、*申锡(字谱衡)等发起筹建沪闵南柘汽车路(连接上海—闵行—南桥—柘林,各取简称连缀成路名),煤屑路也就改称为沪闵南柘路了。

年8月成立建设“沪闵南柘”公路筹备处,11月召开创立会,成立沪闵南柘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沪闵南柘公司),经营上海至闵行地区的长途客运。李显谟任总经理,公司集股50万银元,在交通部注册,总部设在沪闵南柘路,分办事处设于闵行(即今闵行汽车站处)。

沪闵南柘长途汽车公司当时发行的公债票(股票)

年2月,沪闵南柘公司集得资金银元29万元(为预定筹集资金总额50万银元的58%),着手购买路基土地和筑路机械,作开工准备。5月,沪闵南柘路上海县段率先开工建设。11月,沪闵南柘公司筑成漕河泾至闵行镇公路,并改建南市国货路至漕河泾公路路面,取得市区段客货运输专营权5年。12月2日,沪闵南柘长途汽车通车试营业。

年1月1日,沪闵南柘公司举行沪闵段公路通车典礼。2月1日,沪闵长途路客运班车线路正式营运。线路全长29.13千米,从上海沪闵南柘路,经土山湾、漕河泾、惠灵(在新龙华马家宅,今上海南站处)、吴家巷(今上海中学附近)、钱粮庙(今老沪闵路华泾路附近)、颛桥、北桥至闵行,配备客车13辆,每日往返11个班次。线路经营初期受到内河班轮竞争,营业不振,亏损甚巨。至年,沪闵南柘公司与上海沪南工巡捐局签订的沪闵线市区路段长途客运专营合同满期,公司又身负巨债难以维持营业。次年11月,沪闵南柘公司向上海特别市*府申请救济又未获批准,各股东也都无意继续经营,最终决定将沪闵线自筑路段的路权出租,此举开创了长途汽车客运业出租路权的先例,但也为日后该线经营纠纷埋下了隐患。

从上海市区沪闵南柘路车站开出的长途客车

从此,上海县城与南部郊区的各个乡镇的联系,日益频繁起来。对促进城乡百姓的生活与交流,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行驶在沪闵南柘路上的专线长途汽车

解放后的年8月,华东财经接管委员会公路运输组接管交通公司,此时,沪闵长途汽车线交通联营处无形解散。同年9月起,沪闵线改由沪闵南柘公司和上海汽车厂沪闵宝营业所共同管理。

年3月1日,沪闵南柘公司正式歇业,沪闵线划归江苏省苏南汽车运输公司经营。

以后随着闵行工业区的发展,沪闵线依然存在,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只是市区的起点车站,已经移到徐汇区去了。

在厅西路与斜土东路交界处这里,还有如此一段城乡交流的上海古城的往事,也蛮有意思的。

最后,祝愿未来重建的厅西路会更美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古城的厅西路与上海地方审判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