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家企业利润每年增长25%,3年翻一倍,市盈率不变,股价必定翻一倍,理想状态下,是这样的。这里面有两个逻辑错误,第一,财报的真实性;第二,利润翻一倍,市盈率有可能跌50%甚至更多。
先说财报的真实性,企业财报会有两份,内部财报和外部财报,外部的财报是别人提供给你,想让你看到的,我们假定大部分企业的两份财报是一样的,但个别假的财报,就是你的逻辑漏洞或者说坟场,美化的财报通常都很有吸引力。企业的发展都不是线性的,都会遇到困难,这种财报投资方法,危险很大。还有一点,如果预测未来的业绩是你买入的核心逻辑,企业遇到困难,增长降速,你可能会卖出,因为你的逻辑经不在了,这个时候你拿不住13-15年的茅台。第二,利润翻一倍,市盈率是有可能跌50%甚至更多,投资港股和美股的朋友可能遇到过,业绩持续增加翻倍,股价三年不涨很正常,这种情况也不少,因为市盈率这个东西是市场给的,你左右不了市场对他的看法。亚美能源,毛利润率80%,ROE增长率从16年的2.26%增长到19年的12.6%,利润从16年的1亿稳定增长到19年的7亿,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是60%,股价从2元跌到1元。还有一些投资逻辑,经不起长时间的逻辑推敲,没有任何一种指标化的一劳永逸的投资方式能让你做常胜将*。有的话,也有可能是你前11年都考了前五名,高考考了第十名。未来的投资是任何一年出了问题,你就可能出局。第二:承受焦虑假如你买入一只股票,一直阴跌,你要承受焦虑;假如你买了一只股票,而这支股票一直不涨,但别人家的股票涨了,你要承受焦虑;假如你买入一只股票,涨了你要不要止盈、什么时候获利了结,你要承受焦虑;总之,股票会让参与的人承受焦虑和波动。这门课程就是对人性的把握,逆人性的东西,如何锻炼呢?我的经验是,假如你持有了一只股票三五年,这只股票一直都没有涨,甚至持续的下跌,但你坚持下来最后被证明的这种逻辑是对的。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你的思考才会更加独立和深入。顺利的时候大家都是股神,有没有想过美股-年大熊市。面对这样的熊市,我们准备好了吗?如何去训练承受焦虑和波动的能力。我们要做那个忍耐之后吃到更多糖果的小孩,并且用这种经历反复去训练自己,就像那只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狗,反复经历,就会具备这种能力。市场的高波动性,注定要“淹死”很多人。我会反复去找13年左右的资料,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里,“躬身入局”,体验这种疯狂,我会思考,如果我13年持有茅台,能让我坚定持有的信念从哪里来的。13年的茅台,经营上确实出现了问题,财报里的数据,市场的环境,基本面确实在恶化,这个时候定性的分析就比较重要了,另外你能否克服人性之难。***就是一个例子,最近这几年,在经营方面确实遇到了问题,从市值来看已经掉队,但实际上还是细分领域的一哥,你不能看定量分析,如果分析财报,你肯定卖掉了。什么时候变好,谁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但是我有耐心,愿意等。多去了解一下07年的中国石油和13年的茅台,有助于我们增加对市场先生的了解。
定性分析如此重要,是因为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表面上看得见的财务数据里面有困难的时候,当利润下降的时候,当市场不太好的时候,当别人觉得他要破产的时候,它让你站在那1%的人里面,你要从哪里看呢?从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着手。所以我一向认为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重要。要这个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里面也说过很多次,另外李录,段永平也提到过。不去人多的地方,假如你发现我在这个地方,是因为我很早就在这个地方了。最后和大家推荐投资界的东邪西*南帝北丐,段永平、李录、芒格、巴菲特,投资遇到困惑的时候,我会反复去看他们的博客、视频、著作(本人),如果还没有想通,可能就放弃了。最后再谈一下我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当然可能这种理解肯定会有变化,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否定自己。价值投资的核心逻辑是利用跨学科的思维模型去评估市场上的投资机会,这些学科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学、心理学、数学、生物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所以:一、四十岁之前的价值投资者都是学生;进步空间会很大,我需要学习的东西永远比我掌握的东西要多!
二、价值投资者最大的爱好一定是阅读,广泛的阅读,人文社科,就像喜欢街上的美女一样广泛,就像三天不吃饭的人看见红烧肉一样的渴望学习。
三、投资是生活的延伸,物以类聚。做好人,买好股,能理解这句话的人,就理解了价值投资。
感谢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