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走,从海城原点出发厦门第二实验小学
TUhjnbcbe - 2021/11/20 20:19:00
山东白癜风医院 山东白癜风医院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5.html

走,从海城原点出发!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仰望星辰,向海而生”活动之四年级篇

以星辰为天,以大海作地,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和天地之大美,共生命之精彩”,育生命自觉。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等文件精神,也基于厦门地区社会与自然资源,立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我校开发了年度春季研学课程体系——《仰望星辰,向海而生》,研学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是:“艺·海趣”“食·海味”“渔·风物”“忆·乡土”“航·乡愁”“海·融合”。根据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呈阶梯上升,又环环相扣。六个年段六个主题模块,由浅入深、螺旋上升,扣紧海洋文化,将自然、人文、历史、社会、科研等全方位融合。作为生于厦门、长于厦门的孩子,作为“面朝大海”的厦门二实小的学生,对海洋文化的探究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前言

年4月30日,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们在研学“双导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穿越”之旅——“忆·乡土”。

在出发之前,我们就聆听了地方文史专家关于“百年厦门”的讲座,初步了解到我们生活成长的家乡厦门,从一百多年前的小渔村,成长为海上花园城市,从万国建筑博览地的国际社区到海上世遗,再到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典范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域市,中间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烟淡了,云散了,一切终将曲离欢散。再好的人,再好的事,总会从你身边掠走。

“出行集队模拟”“领队会议”等讨论和实践都对同学们的合作精神提出要求。有小队的自我约定,加上班级内的大讨论,我们要的就是拧成一股绳的默契!我们的研学之旅将从厦门这座海上城市的最初原点出发,通过参观厦门博物馆,实地走访老街巷,探究鹭岛的百年故事。走,从海城原点出发,研学去!

读百年历史探鹭岛文化

终于出发了!即使炎炎烈日当空照,也丝毫没有让我们的热情与好奇心退散。我们带着准备好的各种问题,首先来到厦门博物馆寻找答案。

走进厦门历史陈列馆,首先迎面看到的是一座复原的古城墙,它是由各处古城墙收集来的旧材料建成的。这段城墙,是明朝朱元璋命江夏侯周德兴在东南沿海设防时建的,距今已有多年,那时才开始有“厦门”的称谓。年厦门市成立后,始称厦门市。厦门古城墙残存的不多,只在厦门市公安局后面还有一段长约64米的城墙,这也是残存的象征厦门建城历史的唯一遗迹。

在古城墙旁边是一株粗壮的树干,同学们好奇地抚摸着它粗糙的树皮,不约而同地猜测这是什么树?“我知道,这是榕树的树干!”有同学自信满满地出声。导师笑眯眯地补充道:“说得对。榕树是福建的省树,是故乡树,而厦门是著名的侨乡,把根留住意味着海外华侨常牵挂着故土厦门,无论在哪里,都不忘记厦门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根。”“难怪要种榕树啊……”同学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陈列馆中采用以时间为主线,以专题为主要内容的方式,通过文物、图片、场景、绘画、模型等形象,结合电脑触摸屏、电视以及其他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对厦门的历史进行全面展示,让同学们对厦门的来源与发展、沦陷与崛起、变迁与开放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研学导师们的引领下,各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根据思维导图上的提示,对厦门如何“从小小的海边渔村到炮火中的海防重镇,再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城市“这一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与合作探究。

在历史人物长廊中,我们看到了在厦门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40位杰出代表。比如北宋名医吴夲,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是我们闽南乃至东南亚的医神和保护神;被誉为中世纪和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苏颂,著名的《本草纲目》还曾引用他编写的《本草图经》中的内容达74处,他在天文学上还颇有建树呢!除此还有大家熟悉的朱熹、郑成功、陈嘉庚等各时期的名人。

在汉人南拓和贸易港口等展馆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古代人生活场景的雕塑,了解了厦门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海内外贸易日趋发达、社会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同学们凝视着玻璃陈列柜里的珍贵文物和大炮唏嘘不已,似乎回到了炮火连天的鸦片战争时期,看到了石壁炮台上阻止英*入侵的清兵,无论敌人怎样疯狂地攻击,都坚决与敌人血战到底,宁死不屈……

接下来我们走进了闽南民俗馆,同学们带着导师分发的风俗月历卡,在馆内热火朝天地寻找从农历一月到十二月的民俗传统。

只见各小组的同学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地完善着月历卡:有的同学盯着一段段文字介绍细细思考;有的同学发现了线索,立即拉来同伴一起记录;还有的同学这里看看,那里找找,一点儿细节都不放过。

厦门之所以既具有深厚的闽南文化传统,又具有浓厚的西洋文化特色,和它的历史渊源有着莫大的联系。参观完厦门博物馆,我们对厦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现代化港口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寻文人足迹品闽南风情

看完“百年厦门”,我们四年级各班分成了不同路线,马不停蹄地踏上老旧巷,“穿越”厦门的前世今生,去实地探寻它背后的历史文化痕迹。

在古城墙旁,我们听到了“百年厦门”的故事;在魁星山,我们又见识到了许多摩崖石刻。这些古老的记忆、斑驳的城墙以及林立的石刻无不诉说着那段沧海桑田的历史……真是事事都精彩,处处是课堂。

接着,我们来到华新路,其实,这个路名是“华侨新村”的缩写。虽然身处繁华的市中心,它却低调地存在着。这儿别墅成群,多位西洋、中式两种建筑风格的融合,清水红砖,虽没有繁复的水泥雕花与铁艺,但家家清爽宜居。

古城东路,这条“闽台特色食品街”,就是我们古老的“一市”。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市”慢慢被人遗忘,只有剑狮们还陪在它的一旁。做工精巧的剑狮,拥有五彩的鬃毛,瞪着铜铃大的眼睛,咬着锋利的宝剑,威武极了!它们代表着老百姓的智慧和巧手,还有浓浓的厦门情。

穿过中山路,我们迈进江夏堂。繁复华丽的建筑装饰,令我们不禁对建设江夏堂的匠人们的建筑技艺和智慧发出啧啧称赞。同时,我们也感叹江夏堂后人们对祠堂细心的维护,让它经历这么多年的风雨变迁,仍然能够屹立在这里,让现代人们得以一见。江夏堂,这座*家祠堂,之所以至今人被人铭记,源于*家子孙对祖先的孝,这也正是体现了我们民族孝道精神的传承!

盐溪街,这一条长米的街道,却是厦门文脉所在,文人雅士荟萃云集。12号是书法家欧阳桢先生的故居,18号是教育家、诗人陈桂琛先生的故居,29号是华侨诗人、谜家沈观格先生的故居……如今,书香世家的荣耀早已式微,只有故居记录了才子佳人的些许遗踪。重走文人故居,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厦门人文的璀璨和风华。

这段“忆·乡土”的短暂旅途结束,同学们纷纷感慨:以前从来不知道的知识,都在这研学之旅中得到了完美的解答。通过这次研学活动,同学们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感受到厦门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在各项体验活动中主动探究,增长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趣味学习,快乐成长。厦门,这座海上花园,背后却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记住百年厦门,保护好历史遗迹和闽南独特的地方特色,不让这辉煌的历史在时间的脚步中消失!

研学之旅并没有结束,我们在返校后将结合读书节、学科探究活动,拓展研学体验成效。我们将继续在这座美丽的“海城”中畅游……

撰稿:林媛

审核:钟莉娜宋波

编辑:林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从海城原点出发厦门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