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荐读加快构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幸福样本
TUhjnbcbe - 2021/8/27 22:09:00
白癜风皮肤病新技术 http://m.39.net/pf/a_5522597.html

在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员发出伟大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初心和使命,之于我们*,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之于城市,就是努力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全市*员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照亮城市前行之路,勇攀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时代高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成都力量,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幸福样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

是人民城市为人民幸福样本的核心取向

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间,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人民性,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人民至上的*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为以更高的*治站位、思想起点谋划推进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惠及广大市民群众。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是衡量一座城市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准。如何让人民更满意、让市民更幸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首要任务。纵观成都城市建设发展历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未来,一以贯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是最鲜明的价值取向。这也成为了成都构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幸福样本的核心取向。

回首“十三五”,成都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逻辑起点,尤其是市第十三次*代会以来,市委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城市建设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城市发展从生产导向转为生活导向,在城市持续不断的跃升中,发展有了更多可感受的温度,幸福有了更多深切可描述的质感。天府绿道向前延伸,上下班路上也能赏花读城;“15分钟生活圈”加快构建,生活更加便利;新经济活力绽放,新机遇层出不穷……“幸福”始终成为贯穿这一时期的主基调。

展望“十四五”,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从宏观着眼转向微观着力,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市民真真切切的感受上,尤其是“十四五”规划建议对城市的目标定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提升市民和市场主体获得感为目的,让人们对“安逸巴适”有了更多的期待。比如,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工作思路,突出十大重点任务,谋划总投资多亿元的重大生态工程,加快推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加快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是人民城市为人民幸福样本的现实承载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天府新区考察时特别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自此,成都拉开了“公园城市”的建设序幕。同时,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也成了构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幸福样本的现实承载。

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成都乘势而上,提出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着力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新形态、新范式、新风尚,不断增强城市宜居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首提地”到“示范区”,虽然说法变了、使命变了,但“建立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现代化城市”的初心未变。

在塑造城市新空间上:着眼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全域功能区体系,形成以人为本、功能复合、宜居适度的空间。比如,将加快公园城市示范片区成型成势,每年营造可感知可阅读的示范场景0个以上;加快TOD引领公共服务体系重构,统筹产业功能区和新型社区建设。

在构建城市新形态上:着眼营建“青山绿道蓝网”城市形态体系,构建绿道蓝网、天清气朗的城市新形态,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比如,持续深入推进“三治一增”和“五绿润城”行动,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成1万公里天府绿道和0公里“天府蓝网”。

在营造城市新范式上:着眼建设绿色生产体系、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和绿色供应链体系,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新范式,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比如,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开展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EOD)示范建设,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环境权益交易制度。

在倡导城市新风尚上:着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营造崇尚自然、节约集约的城市新风尚,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提高绿色出行方式的优先性和体验感。比如,将着力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每年建成“回家的路”社区绿道0条,公交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超过60%。随着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深入推进,城市综合实力争先进位与人民生活品质改善提升必将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是人民城市为人民幸福样本的重要抓手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一要求,在《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被明确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制度安排。这既是对下一个五年,成都美好社会生活图景的勾勒,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重大要求、加快构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幸福样本的重要抓手。

《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作为“十四五”开局的“头号文件”,就是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到底,将构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幸福样本物化实化具体化,持续提升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幸福感。

从具体内容上看:“十大工程”包括居民收入、生活成本、公共服务、通勤效率、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营商环境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生态惠民、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等具体内容,涵盖涉及广大市民和市场主体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力求从实际工作中来、从群众需求中来,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牵肠挂肚的民生问题。

从实施路径上看:创造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路径,即为确保“十大工程”满足市民实际需求、体现市民真实意志,由成都市幸福办牵头,建立观察工作制度,面向社会组建了市民观察员、专业观察团、网络观察员三支队伍,积极引导广大市民深度参与“十大工程”需求征集和项目决议、实施、监督、评议全过程。

从落实效果上看:制度机制逐步完善,构建形成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和工作规则,制定出台1个主体文件、10个实施方案、若干个年度计划等一揽子制度安排;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市县两级滚动发布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0余条、资金总额达亿元;幸福场景渐次成型,打造花牌坊、成都画院等91个社区美空间示范点,打造社区商业各类示范性消费新场景36个;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常态化举办社区运动会、社区故事荟等系列活动,吸引近万市民群众热情参与。毫无疑问,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感受最深刻、需求最迫切的重点领域,全面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正是为了让人人都有归属认同、让社会活力充分迸发、让城市魅力更加彰显。

来源:成都日报

总监:白雪

主编:李静

文进

责编:奚静霞

郭文文

连修本

编辑:陈珊

“中国社区频道”致力于*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治理等社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主要编发国内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前沿资讯;刊载国内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理论文章;展示全国各地各部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先进经验;频道以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为视角,以成都为重点研究对象,推动多科融合对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荐读加快构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幸福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