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将实质价值定义为一家企业在其生涯中所能产生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任何人在计算实质价值都必须特别注意未来现金流量的修正与利率的变动都会影响到最后计算出来的结果,虽然模糊难辨,但实质价值却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能够作为评估投资标的与企业的合理方法。股票估值模型的构建过程就是对决定企业实质价值的因素进行数量化,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帮助我们从经营实质和长期远景进行思考,以期改善投资绩效。
只要是假以时日,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
——SherlockHolmes
企业经营实质是运用资金进行生产服务,获得增值收益的过程。它是一系列资金流动的过程。
现代会计制度发明了“资产负债表”这种独特的记账形式,记录在资金流动过程中“企业经营”的过程,显示资金来自哪里,又流向哪里以及它们是如何运用的。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简单的讲,企业就是一台“资金生产机”,企业经营就是用资金生产资金,将资金投入到“资金生产机”,经过一系列生产过程,最后转化为资金,从机器里吐出来。这个资金生产的过程就完成了。
资金生产机的整个流程对应着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资产被称为“流动的”了。
正是资产的流动造就了企业的生产和盈利。公司的流动资产是如何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并不断在各形态之间转换的呢?如果资产流动速度放慢,意味着什么?陈瑛老师的“价值+投资:股票估值模型(系列四)”第2讲为你揭开“资产负债表”的真面目。
陈瑛:
北京宝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财新网专栏作家。
此前任职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股票市场投资工作,累计研究和投资上市公司超过家。作为芝加哥学派的信徒,她相信“流动性”对金融市场和股价有着重要影响,金融和货币*策也是她的长期研究方向,致力于发现经济和股市的运行规律,洞悉未来发展的趋势。
课程大纲
第一讲:如何获得信息?
1)财务报告2)网络信息3)现场调研
第二讲:资产利润表
1)“资金生产机”2)经营过程3)资产负债分析
第三讲:利润表
1)三大逻辑关系2)权责发生制3)成本会计
第四讲: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的涵义2)经营现金流3)流动性危机
第五讲:自由现金流
1)“自由”最重要!2)资产、利润与现金流3)现金成果
第六讲:股票
1)权利凭证2)预测未来3)演绎法
第七讲:DCF模型
1)时间价值2)复利效应3)DCF模型
第八讲:估值模型
1)6步法2)分析数据3)合理预测
第九讲:经营成果
1)收入2)毛利3)净利润
第十讲:销售费用
1)销售渠道2)广告宣传3)品牌价值
第十一讲:管理费用
1)研发投入2)股权激励3)折旧摊销
第十二讲:财务费用
1)负债2)利率3)流动性危机
第十三讲:资产减值损益
1)应收账款2)存货3)商誉
第十四讲:投资净收益
1)“偶然”项目2)长期股权投资3)处置资产
第十五讲:公允价值变动
1)交易性金融资产2)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3)衍生金融工具
第十六讲:营业外收支
1)*府补助2)罚款3)会计制度调整
第十七讲:税项
1)增值税2)所得税3)递延税项
第十八讲:少数股东权益
1)子公司2)持股比例3)会计处理
扫码进入课堂▲
相关课程——“价值+投资”系列课程:
《“价值+投资”:价值分析的框架(系列一)》
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