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可点击阅读)
一、价值分析与技术分析的比较
二、价值投资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三、技术分析真的没有什么作用
四、不同的思维导致不同的心态
五、价值投资才是炒股的“正道”
又一口气写了5篇关于股票投资的文章。跟此前的5篇一样,回过头看,都是同一个主题,关于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的讨论。最后的结论——价值投资才是炒股的“正道”,是在第一篇《投资和投机之辨》之后半年多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些观点前后可能不完全一致,不修改了。现将其汇编在一起,作为第二个专题《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下一个专题没想好,到时候有什么感受了就写什么,顺其自然,正像这两个专题都不是提前想好的一样。
一、价值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比较
比较,还有分析两者的关系、联系之类的问题,其实都是指异同点分析。发现、分析两个事物的异同点,是很重要的观察、思维能力。
价值分析和技术分析,无疑是股票投资中极为重要的分析方法。本文对两者做如下比较:
(一)相同点
1、都是投机:两者都是为了确定买卖的时机。正因为如此,我把价值分析、技术分析都归入“投机”范畴。
2、都是猜测:两者都无法精确确定买卖的时机,都只是个大概。股市没有百分百确定的事,否则就无法交易。
3、都会出错。不管是价值分析还是技术分析,都是人的行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就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何况价值分析的估值,加入了很多的主观因素;技术分析则容易犯偏面、机械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4、都很复杂:两者都涉及一整套系统的分析方法,都很复杂,复杂到没有一定的悟性掌握不了。相比较来说,对于没有读过会计学或经济学、金融学的人来说,价值分析更复杂。
(二)不同点
价值分析和技术分析,是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也正因为如此,以致人们把两者对立起来,把价值分析当做投资,把技术分析当做投机。这显然是偏面的认识。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思维的着眼点不一样。价值分析的着眼点是公司的基本面,技术分析的着眼点是股票的技术面。也就是说,这两种投资方法一开始的想法就不一样。
2、分析的方法不一样。价值分析主要是运用会计学的方法,重点是对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技术分析主要是对K线、均线、图形、指标进行分析,基本上不考虑公司的基本面。
3、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价值分析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公司基本面情况,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二是估值情况,即股票值多少钱。技术分析则不管股票贵不贵、值不值钱,甚至不管公司是干什么的,只分析可以买了、可以卖了。
4、通常的评价不一样。人们往往把价值分析等同于投资,把技术分析等同于投机。人们虽然认同价值投资,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采用技术分析的方法,坚持价值投资的少之又少。
(三)经常殊途同归
不管是价值分析还是技术分析,很多时候是一致的。比如价值分析认为股票贵了、不值这个钱的时候,技术分析也往往认为不是买入的时机或应该卖出的时候,比如出现顶背离等卖出信号。反过来也一样,当技术分析出现买入信号的时候,股价往往低于估值;当技术分析出现卖出信号的时候,股价往往超出估值。
个人观点:不能简单地判断价值分析好还是技术分析好,关键看个人喜好。但切不可在两者之间摇摆,否则就可能出现,左脸刚被打脸,右脸又伸过去挨打。
二、价值投资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首先说明一点,我认为投资和投机是两个维度的东西,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任何投资同时又都是投机。股票交易也一样,既是投资又是投机。股票投机的方式有价值分析的投机、技术分析的投机、凭消息或凭感觉的投机,甚至还有其他形式的投机。当然也可以将“投机”换成“投资”,即价值分析的投资、技术分析的投资、凭消息或凭感觉的投资等。
由于人们习惯于将价值分析的投资表述为价值投资,所以标题也用“价值投资”。实际意思是通过对股票(即公司)基本面的分析,估算股票的每股价值(或总市值),专业术语叫“估值”,通俗地说就是值多少钱。估值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买卖的时机(即投机)。当股价明显低于估值时买入,当股价高于估值时卖出。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包赚不赔的。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可以肯定说,你想错了。价值投资或价值分析,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当然也远比技术分析复杂。
技术分析说起来已经够复杂的了,不仅要熟悉K线组合、均线关系、技术图形、技术指标、价量关系等一整套复杂的系统的思维,还要会分析机构建仓、震仓、洗盘、拉升、出货等各个环节的特征。而且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标准形态和变形形态。这些知识,跟其他知识的学习一样,光记住没有,还要会灵活应用。以小学数学打比方,学了四则运算的规则,会解简单的计算题远远不够,还要灵活应用运算规则,会解类似于速算的奥数题。
技术分析虽然复杂,但其所依赖的基础知识不复杂,比如K线、均线、图形本身就是基础知识,不需要以其他知识作为基础知识;技术分析虽然复杂,但基本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依靠分时图的超短线操作,几乎是瞬间做出决策并完成交易。
再来看价值分析。首先,基础知识是一道坎。如果你所读的专业不是经济、金融、会计、财务管理之类的专业,那你价值分析的基础几乎为零。不说财报,就是F10里面简单的数据,保你一头雾水。如果连财报都看不懂,甚至连F10都看不懂,还说什么自己是价值投资,不是不懂的瞎说,就是故意的胡说。有些人技术分析不过关,被深套了,割肉又没勇气,采取“鸵鸟”战术,还说什么是长线投资、价值投资,其实就是自欺欺人的长期“被套”,跟价值投资相差十万八千里。
其次是估值的复杂程度。一个股票值多少钱,如果真的能简单地计算出来,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用多少智商就能想象得出,这股票就没法玩了。没有卖的,就买不到;没有买的,就卖不出。当大家都高度一致地买,是买不到的;当大家高度一致地卖,是卖不出去的。再说,不同的机构或分析师,对同一只股票的估值往往是不一致的,有时候还相差甚大。这也说明,估值也就是猜猜猜,不是精确地计算。
就算是毛估估的猜测,也是复杂得非专业人士不能胜任。不说别的,价值分析起码要读年报吧。就年报这一项,非专业人士就干不了。专业知识可以学,大不了再读个会计之类的专业。问题是,即使你读完了会计专业的课程,有了基础知识,能看懂年报了,但因为你不是专业人士,你即使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利用起来,我可以肯定地说,你完成不了读年报这么一项看起来简单的事。
年报,动辄是上百页A4页面的文字,相当于一本书。光读一个年度的年报,显然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纵向,你还要读近几年的年报,至少近三年的都要读吧;横向,你还得读同类型股票的年报,不说多,再看两家公司的年报总是需要的吧。这两家公司,也得看近三年才好比较吧。这样算下来,搞定一只股票,至少要看9份年报,也就是多页很可能是上千页的A4页面的文字。想想都觉得可怕。当然,看完9份年报,另两家拿来作比较的股票也搞定了。
(贵州茅台年年报目录)
何况价值分析不只是看年报,你还得运用相对估值法、绝对估值法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方法,加入很多主观的因素,才能大致计算出股票的价值。决定估值准确程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前面说的“加入很多主观的因素”。这些加入的主观因素,正是估值者水平的体现。
光计算出估值还不行,你还得分析宏观形势、产业*策或导向、各个行业的前景等等。这些分析,看似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实则也都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这也是估值者水平的体现。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怎么可能完成得了上述简单列举的工作?!我觉得几乎不可能。哪个散户要是说自己是价值投资,十有八九是“冒牌货”,最多是价值投资的变形或者是有点价值投资的思想。要知道,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一群人组成的团队来完成价值分析的。
其实,我们无需纠结于是否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像专业人士一样进行系统的规范的价值分析,但其价值投资的理念、思想是值得借鉴的。有了这样的理念、思想,你不用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分析,就能发现大部分股票是不值得投资的。“踩雷”的事,从此与你无关。所谓的“雷”,就存在于这些不值得投资的股票中。
三、技术分析真的没什么作用
这一标题不是原标题。原标题是《还是觉得价值分析靠谱些》,感觉现在这标题更准确些。
一直以为,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和投资者年龄、性格、喜好、知识结构等相适应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一直以为,不能简单地判断价值分析好还是技术分析好,关键看个人喜好。一直以为,个人进行价值投资,几乎不可能。
但人的认识是会变化的,变化是有过程的。时间过得很快,距离写第一遍《投资和投机之辨》,又过去半年多了,想法也渐渐地变了,觉得还是价值投资(大众认识的价值投资)靠谱些。
上述提到的这些文章,当时写的时候,其实一直有个疑问,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林园们为什么都奉行“价值投资”?从赚钱的速度来说,技术分析显然最快。价值投资,虽然总趋势是赚的,但无法避免“坐过山车”。技术分析,则可以波段操作,回避下跌的这一段。
问题显然不是这样简单,但一直没有搞明白。去年下半年以来,很多白马股的走势很能说明技术分析的失灵。怪不得巴菲特说得很绝对:“我从来没见过能预测市场走势的人。”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这是金域医学日K线图的截图,我们来看一下技术分析是怎么分析的:
1、线段A是K线相邻两个高点的连线,是往上的;线段B是K线对应的MACD的走势,是向下的。这是典型的顶背离,顶背离是见顶信号。
2、线段C是典型的上升趋势线,股价基本上是沿着上升趋势线稳步上升的,中间虽然有波动,但上升的总趋势很明显。11月4日至12日连续放量的七连阴,跌破上升趋势线,且时间超过3天,跌幅超过3%,显然属于有效跌破。有效跌破上升趋势线,是趋势转变的信号。
3、线段D是M头或双顶的颈位线,也是在七连阴的位置跌破颈位线,比跌破上升趋势线迟了两天,且也是时间超过3天、跌幅超过3%。在11月19日、20日回抽了一下,23日、24日遇阻,无功而返,25日一根大阴线结束了回抽。至此,如果不看后面的K线,我们可以得出有效跌破双顶颈位线的结论。有效跌破双顶颈位线,是见顶的信号。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可以比较可靠地得出见顶的结论。此外还有K线组合也是见顶的K线组合,均线5、10、30日均线交叉向下(在七连阴附近)也说明已经见顶,但后来走势完全相反,从11月30日的最低84.29元,一路稳步上升至今年1月11日最高.35元,涨幅达79.56%,创历史新高。哈哈,到口的肥肉,可能就这样失去了。
现在又出现了貌似筑顶的走势,技术派可能又要开始分析来分析去,什么下影线这么长、光头阴线、十字阳线、十字阴线,但会不会跟前面一样,再次错过新一波大涨,不好说。这么说来,那技术分析还有什么用呢?怪不得巴菲特、林园、张磊等信奉价值投资的“股神”,都是用那些看起来有点笨的方法,其实不是笨,那是大巧若拙!当然,在巴菲特看来,“我觉着投机是一个不太聪明的做法,你需要非常多的运气才能做成这件事。”投机才笨呢!
如果按照价值投资的方法,把金域医学的估值相对准确地算出来,那就不会被跳动的K线和纠缠的均线所困扰,就不会被起起落落的股价和心电图似的分时图所烦扰。但问题是,估值谈何容易,还不就是猜猜猜!
四、不同的思维导致不同的心态
先说一下前一篇《还是觉得价值投资靠谱些》分析的金域医学,当时貌似正在筑顶,猜测“会不会跟前面一样,再次错过新一波大涨”,感慨“技术分析还有什么用呢?”文章是本周一晚发表的。
最后四根K线是本周二至周五。周二放量跌4.52%,摆出一副要大跌的架势。周三涨4.68%,夺回失地,较周二略缩量。周四一横,直接封涨停开盘,创历史新高,缩量明显。周五高开,放量涨停,继续创新高。这样的走势,再一次证明技术分析真的没有用。
言归本篇要说的。
炒股是对人性最大的考验,也最能锻炼人。所以,炒股不仅是赚几块钱,而是要在此过程中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类似的话在《股票投资之核心要义》的结尾中也说过。
如果炒着炒着把炒股炒成了*博,或者炒着炒着把情绪炒得跟K线图甚至分时图一样跳动,或者炒着炒着把自己炒得睡不着觉,那不管是盈是亏,不管赚多赚少,都是得不偿失的,都和当初追求幸福的目标相背离。当初之所以要炒股,还不就为了自己更幸福吗?连幸福都没了,搞得心神不宁的,那还要钱干什么?这是很简单的常识。但很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经常有人说,炒股要心态好,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天天盯着股价的涨跌,如果天天盯着账户的盈亏,如果天天盯着盘面的跳动,要想心态好,要想情绪不受影响,我觉得几乎不可能。
技术分析,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