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圈子里有两群人,玩法不一样,但互相都看不顺眼。他们往往简单地贴上价值投资者和成长投资者的标签,互相争的脸红耳赤不亦乐乎。
在我们看来,这是误导性的标签。其实他们之间还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把股票当作生意的一部分来买,当然他们也希望能以便宜的价格买,然后持有相对较长的时间来获利。本质上他们都是价值投资。从另一个角度说,所有的股票投资都是成长投资。股票投资不都是冲着成长来的吗?成长都没有,那去买债券得了。
两边当然还是有区别的,只是标签没贴对。区别在于两边喜欢的标的特点不同。前者喜欢搞那些有壁垒的,且估值相对比较便宜的,后者喜欢搞那些想象空间大一些的,贵点也无所谓。
贴标签就得贴到骨髓里。前者我称之为高帅富投资,后者我称之为屌丝投资。
屌丝投资当然是*成长。所谓屌丝,就是没有那么多现成资源。但如果想要逆袭,那肯定是要有点禀赋,主要体现为能力吧。高帅富当然是有很多现成的资源,但高帅富的问题是往往没有能力,守业无方,更无法开拓进取。
最好的公司,当然是既有资源又有能力。但天不遂人愿,往往是有资源的没能力,有能力的却没资源。金融或者投资的本质,无非是找到他们的结合点。两种投资都不容易。长期来看,屌丝逆袭,或者高富帅进阶,都是小概率事件,都需要小心谨慎地甄别。做好了,都有成长空间。相对而言,屌丝逆袭的概率小一点,但赔率大一些。
两种玩法侧重点不同。两边的拥趸常常互道SB。但我看来,大部分时候,两边的拥趸都把重点搞混了,所以他们的确都是SB。
对于高富帅投资,许多人(尤其是一些中巴)特别强调护城河。其实对这些公司而言,现成的护城河根本就不重要。没有现成资源,怎么可能是高富帅?这类公司的考察重点,在于能力,能力,还有能力!关键在于他们有没有能力延续甚至扩大他们的资源。这往往基于细致的定性研究,看他们的管理层是不是在为将来默默布局耐心投资,而不是成天躺在过去的资源上睡大觉。而这些在公司的财务上是找不到证据的,财务表现只跟过去的资源相关。但很多中巴喜欢翻报表算ROE挑高富帅,那不是缘木求鱼吗?
说到这里,插播一个问题,格力和美的都是高富帅,哪个更有能力?
而对于屌丝逆袭公司,其实能力也不是重点。能够有故事讲的公司,必然有些不同寻常之处的,哪怕贾跃亭也是如此。所以他们的重点不在于决心努力甚至能力,重点在于他们能否一步一步地去积累资源。不能积累资源的屌丝永远都是屌丝。不管多么伟大的梦想,都只能停留在梦想。我*难道不是一块根据地一块根据地打下来的嘛。
最有意思的是,两者其实是相互转化的。往上追几代,谁天生是高富帅呢?屌丝积累的资源多了,就成了高富帅了。高富帅如果没有能力,也就慢慢沦为屌丝了。两者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明显。
屌丝和高富帅都可以成长,但成长都不容易,关键是要有洞察,能找到证据。
最后说一个问题。如果把中国当作一个人,那么是屌丝还是高富帅呢?显然祖上牛逼的很,但近代一塌糊涂,被人踩在脚底下。但这小伙终究是天赋异禀,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演绎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屌丝逆袭的故事。这个故事还在继续进行中,远未结束。
国家是由一个个的企业、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国家的逆袭,本质上就是许许多多的个体、许许多多的企业和组织逆袭汇聚而成的。这个国家仍然充满着机会。
上周为了研究有机硅行业,找了本书《有机硅工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是一个老专家、原晨光院的院长写的,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有机硅行业是怎样突破欧美封锁自力更生一步一步求发展的,读来真是深受启发和感动。这是波澜壮阔的逆袭故事,如今中国在有机硅行业已经小有成就,还在继续逆袭。新中国有太多这样的故事,如果这些故事你都看不到,还成天骂骂咧咧抱怨这个抱怨那个,那就注定是个loser了。
中国是一个充满天赋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天赋的民族。中国人之间相互激烈地竞争打价格战,就像一片平坦的草原,每个人都像一根卑微的小草。这个时候,有些人立起了一座座的城堡,收割了所有的红利。还能更舒服一点吗?
人文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