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这件事上杠上了,在网上也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就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若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这篇文章讨论的前提条件是:对价值投资和个股有更大的兴趣而且愿意学习并有较强能力做好,否则以下一切都是空谈,文章主要以A股市场的基金和个股为例,文中提到的年均收益率(年均回报率)皆为复利年均收益率,不是总盈利/(总投入*年数)的简单计算。
从投资组合来看价值投资者一定会有自己的个股组合,且个股数量不会太多。而一支股票基金,本身就是一揽子股票了,如果用单支基金和个人投资组合比较的话,不太合理的地方是投入在单支基金的资金量和个人组合的总投入必然不同。打个比方,假如个人投资者目前有一百万的可用资金,极小概率下会投入一百万去购买一支基金,但是却有很大概率用一百万来建立自己的个股仓位。
那么我们要比较的,是多支个股的投资组合,和多个篮子的各类基金的组合(本质上这个基金组合所购买的股票数量远远超过价值投资股票的数量)。
我们先来看一年的情况,就以今年为例吧。
假设我们购买基金也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投资多个板块而不重复,给每支基金分配的仓位是五分之一(也就是购买二十万),今年新能源(挑了一支收益率高的约为97%)和医疗基金(挑了一支收益率高的约为%)业绩都不错,我们各分配二十万,但因为他们都是单个行业的基金,我们顺手再购买一支业绩不错的混合行业的成长基金(%),如果恰好都是一年前购买,六十万的总回报率是%,但是这是理想情况下的回报率,实际情况会低一些。那么剩下的四十万呢?如果都购买其他类型的基金,以今年行情的共识,30%~50%的回报率是比较贴近现实的情况,那么整体一百万的回报率约为75%~83%,现实一点的回报率是远小于75%的,这是建立在行情好并挑对好基金的情况下。
那我们来看价值投资者一年的回报率呢?以伯克希尔哈撒韦为例,截至年年底的年均收益率是20.5%,这是在伯克希尔体量庞大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收益率,体量越大越难搞,那我们看一下巴菲特在巴菲特合伙公司第一个五年资金量还很小的时候的收益率,约为28.6%(参考《巴菲特传(纪念版)》中信出版社,P80),而李录的喜马拉雅资本的复利年均回报率约为30%(摘自维基百科)。
这样看起来好像远小于购买基金组合的收益率呢,好的,文章结束。
等等,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
首先,价值投资者不太会根据目前的板块轮动来购买新能源和医疗相关个股,价值投资本身看长期年均回报率和总回报率。其次,以上提到的回报率是年均回报率,并不是今年的回报率(主要是没找到数据),另外,别忘了复利哟。从这几点来看,一年的基金收益率和价值投资的股票组合收益率并没有可比性。
那问题来了,我们是否能够持有一支基金五年?就像耐心持有一支个股五年一样?这个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于是我们把时间拉长到五年来看,我选择了三支五年以来在各自分类里面业绩最好的基金(不是推荐,纯粹分析所用),分别为股票型,混合型和指数基金中的业绩第一,如下表所示,那么依然以万为例,剩余用沪深指数增强基金做补充(随便挑了一支收益率高的),都分配给同等仓位的情况下,整体盈利绝对值约为万,整体回报率约为%,年均收益率约为27.7%。
基金分配金额(万元)五年回报率回报绝对盈利
(万元)
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20%
85
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20%
54
华安生态优先混合20%
63
沪深增强指数基金4090%
36
总计%而现实情况呢?现实情况是很少有个人投资者选中了三支表现最好的基金并持有五年,实际情况可能会差一些,当然也可能就是没买沪深增强指数,买了更多业绩优秀的基金且大于沪深增强指数基金,并持有了五年,不过这种情况,我个人也觉得是非常理想的状况。而最最理想的状况,应该是每年都进行板块轮动,抓住趋势,买在低点,购买今年最赚钱的基金,这样相当于年均收益率远大于27.7%,虽然比不上今年的83%,70%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吧!请注意,这是复利年均收益率70%!
股神巴菲特说了,如果现在给他一百万美金,能保证做到50%的年均收益率,也没有保证能做到70%呢。如果有人能长期保持70%,欢迎留言,大神带带我!
作为对标行业的参考,我们挑选每支基金重仓的股票。剩余值我们暂且做一个估算,就用伯克希尔哈撒韦目前的复利年均收益率20.5%来做估算。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五年的整体盈利为万,整体收益率为%,年均收益率约为40.3%。而同样是买个股,和买行业股票的五年整体收益率比较,有两支个股远大于以上基金的收益率。(%%,%%)
股票分配金额(万)五年回报率回报绝对盈利(万元)茅台20%欧菲光%31中国中免20%伯克希尔年均回报率20.5%?%总计%这时候有读者会说,怎么可能达到年均收益率40.3%!太夸张了吧!巴菲特的年均收益率是20.5%。是的,个人投资者取得年均收益率40.3%极其有难度。但是,我们希望做到和以上图表的基金组合回报率相当的话,个人价值投资者需要达到的年均收益率远小于40.3%,而是27.7%,这个数字能否被超越?这就取决于个人投资者的个人情况见仁见智了。
既然我们都把沪深指数纳入基金组合了,那我们来看看定投沪深指数基金,年均收益率约为11~15%左右,一百万投资五年的总体收益率约为68%~%,看起来还不错。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找一位有价投理念的私募经理帮我打理不好吗?优秀的私募做到大于27.5%的年均收益率还是不难的,当然,我觉得会胜过自己购买的基金组合,但是费用和投资门槛也是显而易见的,私募是不是比个人价值投资者做的好,这点就因人而异了。因为本文主要是分析公募基金和价值投资的选择,就不展开论述私募基金了。
从投入时间来说一位价值投资者所花费的时间确实会比挑选一支好的基金花费的时间多,因为很多研究股票的工作都被基金经理分担了,而价值投资和挑选基金所侧重挑选的标准也非常不一样。
长期持有几支基金的信念取决于对这支基金所处行业的前景有良好预判,对基金经理以及团队的了解和信任(年的网络数据显示基金经理平均任期不足3.5年),而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持有一支个股或者多支个股取决于对这家公司以及公司所处行业的了解是否深入。
其他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个相关问题是,为什么A股市场的散户多于机构投资者,也可以作为到底选择基金还是自己撸起袖子买买买的参考吧:
长期跑赢大盘的基金毕竟不多
资金量过大的基金做起投资来体量太大难以转身,更难达到小资金量的收益率
制度问题,公募基金的收入并非和业绩捆绑,难以激励基金经理持续不断的做到最好
人性使然,自己买就是爽,看得见摸得着,动辄翻个倍感受得到实在的喜悦
有关信任的问题,这点就不多谈了
结论我主要是从收益率的角度做了一个横向比较,并且是在比较理想状况下的情况。如果不愿意花费时间在研究公司上并取得优异回报率的个人投资者,在同样有耐心且乐意专研的情况下,长期持有几支基金也不错,如果连挑选基金都觉得费事儿的话,还是巴菲特的建议最棒,定投指数基金就能有很不错的回报率了,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欢迎留言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