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市盈率的两个观点
1、一个公司现在股价贵不贵,不仅跟同类公司是多少倍市盈率无关,也跟这个公司过去的市盈率水平关系不大,它只跟从今往后公司能够实现的业绩增长有关。而未来某个时候它应该值多少钱?这只跟你想从它那儿获得的回报率有关。假定你希望有10%的回报率,那你最好推算的是它10倍市盈率时的市值。
2、在评价某公司市盈率是高还是低时需考虑到公司的债务情况。举例,假定有A和B两家公司,年利润都是10个亿,市值都是亿,A公司没什么债务而B公司有不少债务,那么A公司其实是比B公司要便宜的。这个不难理解,假定我们有机会用亿把B公司给收购下来,B公司明里只需花亿,但因为同时也承担了它的那些债务的,这样下来相对于实际给B公司出的价是不止亿的。
二、扩展说明
1、为什么会有这两个观点
有朋友看到后立马联系我说觉得这是很basic的东西呀,为什么我还这么慎重的把它们列出来呢,难不成蛰伏了一段时间已经严重退步了?
我问了他两个问题:
第一,能否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不考虑同类公司估值水平,以及公司历史上的估值水平?
第二,10倍PE的格力和20倍PE的茅台相比较,能否不假思索的说茅台未必比格力贵?
2、现金流贴现才是王道
现金流贴现是王道,它是思维方式的王道。其实在第一则中“一个公司现在股价贵不贵,不仅跟同类公司是多少倍市盈率无关,也跟这个公司过去的市盈率水平关系不大,它只跟从今往后公司能够实现的业绩增长有关。”,这种跟过去划清界限、跟同侪划清界限的行为后头,体现的就是现金流贴现的思维方式。
3、10%和10倍是什么意思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我为什么反复强调现金流贴现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估值方法呢?做过DCF模型的同学们应该清楚,模型里的值只要有小小的变化,结果就会有大大的不同。尤其是永续增长率,除了“拍脑袋”这一神技之外,估计找不到其他的技术去预测这个数值。因此,如果哪位较真了非得用DCF算出来一个结果,很遗憾这可能就是巴老所说的“精确的错误”哦。
既然DCF给不了我们公司究竟该值多少钱的结论,那可行的方案是什么?按照该前辈的指导思想,公司该值多少钱,是自己能看到的公司未来能赚到的利润乘以PE。那么,既然我们不能借鉴公司过往PE和同类公司的PE,我们该如何判断未来公司的合理PE水平呢?答案是:如果我们在当前并不清楚那个时点之后公司的业绩增长,其实我们是无法判断那时公司“合理”的PE水平的。
找不到“合理”的,就只能主观了。主观的就是,如果我们在投资时期望能获得10%的回报,那我们就可以接受公司以10倍PE来作价。同理,如果希望有12%的回报,那么就用8倍的PE作价。
举个例子,假定我们看得到茅台在年之前有机会赚到亿的单年净利润,那么我们从主观上接受它的0亿市值。当然在从现在到的过程中,我们对茅台的跟踪也会让我们对它形成新的判断,包括对更远的未来的判断,这个并不是静态和一成不变的。
4、第二则讨论的是什么
有必要说明一下,第二则讨论的并非“企业该不该负债经营”的问题,而是“我们评估企业价格时要不要考虑负债”的问题。
大部分亲们的回复中说的其实都是前者哦,很抱歉那是跑题了呢。
5、为什么要考虑净负债
首先,什么是净负债?一般来说是金融负债(主要是有息有偿还期的负债)减去金融资产(主要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如果要更加谨慎些,可以再考虑一下应付预收的类负债项减去应收预付的类资产项。
为什么要考虑净负债呢?有人在我微博上回帖说,债权人不享受利润分配,所以不用考虑它。。。。。。我有点无语。
我们都知道,巴老投资体系的核心是买生意买企业而不是买股票。假如我们是按照这个理念指引的话,又怎么能不考虑负债的问题呢?
一个用亿收了一家企业的收购方,在享受了利润分配的同时,同时承担了偿还债权人债务的义务,这是收购方的隐性成本呀。
6、企业该不该负债经营
鉴于大量回复中其实讨论的是这个问题,这里也就单列出来谈一谈。这实在是个复杂的问题,我能力有限给不出答案,不过有几条或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