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朋友,查查你的健康银行账户上还有多少
TUhjnbcbe - 2024/9/14 16:37:00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健康

传递:爱地球

爱万物

正能量

00:01

01

黑白颠倒的生物钟健康储蓄的月光族

下午不到五点,推开办公室门,迎面而来是扑鼻的饭菜味。

进门一看,原来是三位同事叫了外卖,正津津有味地吃着。

其中一位80后值班,晚上九点多,肠胃又“唧唧咕咕”地喊了起来,只得叫外卖吃烧烤。

接下来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加班赶进度,把白天没做完的事做了,

于是为了弥补白天被工作和琐事所占据的个人时光,又选择了报复式熬夜,

顾不上蓝光辐射,又用手机看大片到凌晨,迟迟“舍不得”睡去。

第二天早晨闹钟响了,但是实在太困了,翻身再睡……

类似这样的生活,对于不少80后、90后来说已经常态化:

起床像打仗,匆忙赶路,路边吃早餐,踩点到单位,

上午状态萎靡、情绪低落,中午狼吞虎咽,下午补充零食,晚上连轴熬夜……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是这种生活方式,透支了身体,损害了健康,自己却浑然不觉。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专家表示,熬夜、高负荷工作、感冒、剧烈运动都可能成为诱因。

近年来的心源性猝死事件中,年轻人是高发人群。

医学专家称,这与长期工作压力大、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规律生活有极大关系。

虽然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每个人头上一方天,脚下一条路,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但如此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真该叫停了!

尤其是年轻人,即便生活工作压力山大,也不该成为健康储蓄的月光族,要警惕身体过早拉响的警报:

免疫力下降、血脂升高、口角生疮、颈椎疼、肩周炎、鼻炎咽炎……这些都是危险的预警信号。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提高生活质量,改变已经紊乱的生物钟呢?

其实,老祖宗早在五千多年前就给出了最佳答案。

《黄帝内经·素问篇》指出,春夏两季应“夜卧早起”,秋季要“早卧早起”。

古人认为,春夏要晚睡早起,适当活动使身体的阳气宣泄出来,使皮肤腠理通透;

秋季要早睡早起,使自己的神气收敛,心志安宁。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些古代慢节奏环境中总结出来的养生原理,即使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年有24个节气,一天有24个小时,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

早上相当于一年的春季,早些起床,喝点开水开始晨练,

通过晨练充分调动人体生发的阳气,促进粪便的排泄,胃肠排空就有了食欲,

按时吃饭作息,从而校正紊乱的生物钟,回归正常的作息轨道。

02

活力四射的一天,从晨诵开始

眼下正值秋季,黄帝告诉我们要“早卧早起”,以前老人们常讲“早睡早起身体好”,现在是这样吗?

关键是早起做什么?现在,不管男女老少,很多人一睁眼第一件事是伸手摸手机,一看就是半天,忘了起床吃早点。

这样的早而不起,还不如睡懒觉。

怎样选择最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锻炼方式?这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打球、登山、舞剑、慢跑、散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大众化的健身项目,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运动。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有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先生晨诵的画面:

杨宅院内,兰花青翠,藤蔓攀墙,晨曦过隙,洒地如金。

杨昌济洗完冷水浴,在郁郁葱葱的庭院摒弃杂念,脊柱挺直,

他告诫自己:“杨昌济,光阴易逝,汝当惜之。先贤至理,汝当常忆……”

随后,打开书,抑扬顿挫地大声诵读,自勉自省。

像杨先生一样,很多人有惜时如金、坚持晨诵的好习惯。

早上阳气勃发,生机盎然,利用卯时朗诵经典文章,可以给身心注入活力,所以晨读、晨练事半功倍!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种简单易行、老少皆宜、内外兼修的中华传统经典晨诵修身养生方法,

非常有助于健康,还可以帮助亚健康的人快速校正紊乱的生物钟,重归健康生活模式。

相约幾学群,天涯共此时。每天早上清脆的闹钟一响,准时起床。

五点半QQ群里播放音频,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国学研习者、爱好者们同步韵诵《老子·德道经》。

可以想象,每天卯时,不同地点、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通过网络汇集起来,

跟着录音站诵、坐诵、拍打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频相和,

这是多么浓郁的书香氛围,共同奏响了优美和谐的生命交响曲!

原先我在线下独自读经典,速度比较快,有时心不在焉,动口不动心,为完成任务而读。

在课堂参加诵读,自己专注认真了许多。

熊先生的带诵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自己习惯带着蓝牙耳机站桩诵读,这样不容易分心。

同时,每次诵读,都是一场和老子爷爷别开生面的心灵约会,

感觉老子的教诲像从大脑中发出,音频像九曲十八弯的玄韵波滋养着身心。

如果心态调整得好,那无形的光音炁可以给身体大扫除,感觉蛮好。

《德道经》全篇诵读结束后,群里播放“梅花韵拍养生操”视频。

梅花韵拍诵,是指通过梅花手势有韵律的敲击力量和诵读经典的音波,

冲击振荡开启身体的重要穴位,使阻塞及瘀滞的经络疏通,活跃气血。

长期坚持诵读可以起到“乐治”的作用,增强和改善体质,预防和辅助治疗某些疾病。

晨诵结束后,大家纷纷表达感恩之心,有时间的朋友可以继续听着悠扬悦耳的古典音乐进行静养。

听着音乐很容易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醒来退出状态后感觉头脑很清醒,再按下做家务的快捷键。

天然气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交响曲,同样是早上的必修课。

晨诵享乐治,经典健身心。这些道理人人都懂,但说来容易做来难,训人容易律己难,一年四季坚持早起难上加难。

很多现在早起参加集体诵读经典的朋友和我一样,以前都是夜猫子,堆积如山的事不处理,无法安然入睡。

生活方式随意化,晚睡晚起常态化,结果早上忙忙碌碌,顾此失彼,甚至无法吃早餐。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由于强大的惯性思维,多年形成的坏习惯使我们无法自拔。

但是,加入了经典诵读群后,朋友间热情洋溢的鼓励,温馨的提示,潜移默化地影响带动着我们。

慢慢地,我们和晚睡晚起的生活方式ByeBye了!

03

给精神系统“加餐”,减少生命透支

有一个词叫“性命攸关”,性命二字说明人体是由一性一命组成的复合体。

如果把命体比喻为房子,性体即精神系统就是房子的真主人。

养育命体靠五谷杂粮,饲养性体需要仁德、义德、礼德、信德、智德五种德性能量,

五谷菜蔬养育肉身,五德能量滋养精神。

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揭示了生命的真相:“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搏而生者也。”

苍天赐给人类“德能”,大地赐给人类“地气”,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应当主动给精神系统供能。

恭敬诵读《德道经》,有助于我们主动获得天德地气,营养体内的精神系统——生命的真主人,

使他们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什么晨诵选择《德道经》而非别的内容?

《德道经》是无价宝,天人合一结硕果。

《德道经》是万经王,无为而治内身国。

《德道经》是哲学诗,大气磅礴何皇皇。

如此宝典要恭诵,传承文脉养身心。

诵完冥思沐道光,涤阴增阳效果好,

感恩之后用收式,双手对搓干洗脸,

揉大椎,拉耳垂,双肾上下都按摩,

每个环节全做到,充分吸收光和气。

熊春锦先生指出,老子帛书五千言是一部人类生命的教科书,只要坚持诵读,无为而治心身的浩大工程尽在不言之教中。

这方面的详细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道医学》《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等书籍。

难怪很多朋友反映,诵读结束后,自己精力充沛了,心情愉悦了,犹如给身体充了电。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年龄段的人,身体状况不一样,诵读效果也不一样。

成人诵读见效慢,不急不躁勤实践,

修心修意要重视,起心动念要反思。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破除执着和妄想,开源节流见真功。

熊春锦先生在《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中指出,

“抓住了天时地利,事半功倍;错过了天时,事倍功半。”

经典诵读也要注意选择时间,早些起床,没有杂事干扰,诵读效果好。

让我们坚持实践这种简单易行的正善治方法,为身体补充正能量,让生命之树常青!

04

做饭也是件快乐的事

清晨光阴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晨诵做饭大扫除,学习家务两不误。

给身体的精神系统加餐后,该做饭犒劳命体了。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早上要吃好是人们的共识。

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状况关系到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怎样更好地营养脾胃?

利用早上时间煎炸烹炒没必要,早餐饮食注意五色俱全、五行齐备即可。

早晨,喜欢喝粥的建议熬温软可口的八宝粥,配上可口的小菜,一举多得。

熬八宝粥,米豆干果的搭配最好要符合饮食文化中五行、五色组合的原理,

绿色食物如各种豆类养肝,黄色的如小米养脾胃,百合养肺,黑色食品养肾。

绿红黄白黑,五色各分明,金木水火土,五臟都兼顾。

熬粥先用大火熬,再用小火炖,最后放少许干果,再熬几分钟即可。

早饭后迅速打扫房间卫生,中午回家才有好心情。

跨出家门,当太阳升起时,从容淡定地走在上班路上。

仰望蓝天白云,欣赏红花绿草,真的很惬意。

此时,大致计划上午要做哪些事,记在手机的备忘录上,分清轻重缓急,做一件划掉一件。

中午不便回家吃饭的,带饭也行。

饭馆的饭菜里面多少含有食品添加剂,经常吃不利于身体健康。

有条件的尽量在家吃饭,自己动手切切菜、擀擀面、包包饺子捣捣蒜,也是一种生活情趣。

饭后午休一二十分钟,下午精力依旧充沛。

晚饭争取早些吃,少吃,饭后适度活动,子时就可以与床平行了!

漫漫人生路,悠悠旅途中。生活天地间,必须顺四时。

人是万物之灵,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按照科学的生活方式安排起居,才能赢得健康和顺遂。

平时,人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朋友,查查你的健康银行账户上还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