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锋是听话的孩子,偏锋是调皮的孩
TUhjnbcbe - 2023/7/30 20:27:00
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08/115954.html

图片端午节到了,准备休息一下,因这段时间写大字比较多,肩周炎又犯了……有个书友问我笔法的问题,回答这种问题,正常情况下都会引起争论,再三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一:共性与个性书法笔法本身就很复杂,古人留下的笔论非常多,一碑一体,一帖一式,每种体式都有自己的笔法规则,关于用笔“千古不易”。

一说:认为笔法原理碑帖相通,其原理不易改变。一说:笔法原理深奥,得法者来之不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作为书者我们不断的去研究去发掘,年留下来的书法遗产无比的丰富,书体多名家多。能传世的都是有个性的,每个成名的名家都有独到的笔法,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这种现象古今都是如此。

图片观古今名人书法,学书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书家所用的笔法技巧,不断的“提纯”,把书家的看家本领及独有的“配方”,用排除法、归类法把它找出来。如果能把书家“扬名立万”的“配方”找到了,加以练习,证明学到了精髓了!当今的书法现象,能把一家“偷师”成功,四海易术认为您应该是高手了,入选几个展览不在话下。

第二:笔法里面中锋是听话孩子,偏锋是调皮的孩子,两个都是好孩子唐以前,书法以中锋盛行,宋元以后王铎、伊元璐、傅山、徐渭等等,字势越来越大,书写的材料逐渐也发生了改变,很多书友赞成“中锋为实,偏锋为险”,“中锋写中断,偏锋写两头”,一个为主,一个为辅,一个起核心的作用,一个起装饰性的作用。看来这“两个孩子”都很重要,您说对吗?

明朝倪苏门《书法论》记载:羲、献作字,皆非中锋,古人从未窥破、从未说破,然书家搦笔极活极圆,四面八方,笔意俱到,岂拘拘中锋为一定成法乎?意思是指:王羲之、王献之写字,也不是笔笔中锋,书家持笔掌空指实,四面八方,笔意俱到,岂能拘泥于中锋为一成不变的法则呢?

如果您搞书法教学,千万不要禁锢孩子的思想,原生态的书法既有中锋也有偏锋,一旦被“笔笔中锋”限制,该子的未来空间自然会小了很多,过度的教条,也能“渡人”也能“害人”,路是弯的道理是直的,您看“王伊傅徐”都是用偏锋的高手。

第三:笔法和结构是永不分开的。笔法和结构最终还是要合二为一,开始在“剥离”中学习,学习书家的技巧。看一个人的笔法到不到位,几乎都是在结构中去寻找,为我所用,结构是检验笔法的唯一标准。

美院的老师教孩子,为了学以致用,举例把赵孟頫的笔法加在何绍基结构中,把颜真卿加一些董其昌的元素写一件作品,让老师和同学们看,很多眼尖的学生发现这里面加了谁谁的东西,那个里面加了谁谁的墨色,很多个性的东西就像亲人一样,哪怕一个侧面,一个背影,您就能认出他是谁?

书法个性的元素也是一样的,有的书法感觉到写得很丑,但个性元素一点都没丢,书法也是这样,漫画更是如此。

漂亮的章法用字组去调节

漂亮的字组用结构去调节

漂亮的结构用笔法去调节

我是这样教孩子的,不知道对不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锋是听话的孩子,偏锋是调皮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