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老干妈辣酱吗?
有了它,emo的杨超越一秒乐开花。
袁咏仪爱上了大白馒头。
《大*蜂》演员天天免费打广告。
在任一冲浪区搜索“老干妈”,不是自来水式的打call,就是五花八门的料理搭配,牌面相当大。
要说中国第一辣酱,绝对是老干妈!
要评国民度最高的女神,非陶华碧莫属!
最近,已经75岁的陶华碧出山,带货直播。
虽妆容精致,但和老干妈包装上的她相比,已经老了太多。
很多人见证过老干妈的辉煌、嘘声过“老干妈变味了”,但很少有人知道陶华碧的故事——
从一个不识字、不懂报表的农民,到一个执掌知名民族品牌、身价90亿的女企业家。
无论是做母亲,还是做老板,陶华碧有着比老干妈辣酱还有滋味的过往。
陶华碧出生在农村,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父母重男轻女,她没读过一天书。
20岁时,她嫁给了地质队的一个会计,生了两个儿子。
这段婚姻仅持续了八年,丈夫病逝,并留下一堆为治病而借的债款。
娘家不疼,婆家不爱,自己又没文化,陶华碧只好干最苦最累的活。
背一百斤*泥土,能赚3毛钱。陶华碧背了十四年,到43岁才终于还清了债。
她还攒了点钱,在校门口开了家“实惠饭店”。店里卖凉粉凉面,她会做小菜和辣酱,免费给客人吃。
有些学生家里贫困,她会免掉他们的饭钱,一来二去,孩子们都喊她干妈。
常有客人专为她的辣酱而来,听说没酱了,扭头就走。而附近的餐馆,也开始买她的酱做辅料,生意火爆。
陶华碧看出了商机。
这之后,凡事有司机来吃饭,她都会送一碗辣酱。司机走南闯北,辣酱的名声便口口相传。
陶华碧便干脆撤了粉面,专卖辣酱,结果生意火爆,供不应求,累得她“手都装得扯鸡爪疯”。
见此情景,街道办事处和工商局都劝她办厂,但都被拒绝。
陶华碧的理由很简单:怕穷学生以后会没地儿吃饭。多年后受访时聊起这段,她仍会“哭得一塌糊涂”。
学生们知道了,都来游说干妈。
陶华碧终于“松了口”,开了家辣酱作坊,就叫老干妈。
后来她解释:“老干妈不是我取的,是大家喊出来的。”
不到两年,员工从40人增加到多人,小作坊变成了工厂。
陶华碧不识字,没有管理经验,但比任何老板都得人心。
她几乎能熟记每个员工的生日,会给出差的员工送行,会倾听员工的家事,帮忙出谋划策。
即便已经49岁,她仍事必躬亲,手把手教年轻人,为此患上了肩周炎,指甲也因长期搅拌辣椒而钙化。
就这样,陶华碧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干妈。
而老干妈,成了国内销量第一的辣酱,成了80后、90后的童年味道。
陶华碧琢磨:“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
老干妈出海了。
《洛杉矶时报》组织过一次盲选辣椒活动,它被选为TOP1。
三倍于国内的价格,外国人买得不亦乐乎,称这瓶辣酱是“东方的神秘力量”。
他们用它拌意面、夹三明治、涂鸡块、做沙拉。
而留学生们,则称它为“theGodmother”,是一种信仰。
老干妈成立26年,虽从未淡出国民生活,但也遇过几次危机。
成名初期,全国各地到处是仿冒品,湖南的刘湘球还抢在陶华碧前面,注册了老干妈商标。
当年工商总局两边打哈哈,陶华碧急了:“这是我创造的牌子,我要珍惜它,为什么要让别人侵占?”
她一路将官司打到北京高院,花了整整五年,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商标。
陶华碧67岁,干不动了,把公司交给两个儿子,宣布退休。
此后,老干妈走上了风雨飘摇之路。
大儿子李贵山投资房地产,因合伙人内讧及资金链断裂,负债九个亿,楼烂尾了。
此举让老干妈品牌名誉受损,以至于陶华碧不得不出面声明:投资是儿子行为,与老干妈无关。
小儿子李妙行想提高利润,但母亲陶华碧坚持不肯涨价,他便压缩成本,换成更便宜的辣椒。
结果是,很多消费者都反应“老干妈变味了”,销量大跌。
有贵州本地官员透露,换原料其实另有隐情——陶华碧对辣椒品质的要求太过严苛。
“供货商和老干妈的合作充满了矛盾”,不合格就会退货,导致供应商都“不愿意和她打交道,我们的辣椒销往全国各地,不指望老干妈这一家。”
72岁的陶华碧宣重出江湖,和大儿子的投资做了剥离,并换回了原先的辣椒。
这年,老干妈的销量收入首次突破的50亿,次年,陶华碧以90亿身价,荣登富豪榜。
时至今日,老干妈仍是9.9元一瓶,仍是这个经典外观。
有人提议做做营销、改改包装,跟上这个时代。
陶华碧坚决不同意:“顾客看的是质量,谁看你长什么样?谁要是吃了我的辣椒酱出了问题,看着我的照片就能找到我,我就能给他负责。”
她还有一个“三不原则”:不贷款、不上市、不融资。
“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不欠别人一分钱才能持久。上市那是骗人家的钱!我不懂这些名堂,我只会做辣酱。你看我们现在的辣椒好好啊,一年一年翻一番!”
如今,仿冒者早已不见踪影,年轻的后来者都虎视眈眈。
老干妈的地位,依旧无人能撼动。
陶华碧说:“它是我像娃儿一样,慢慢盘大的。我们要做到祖祖辈辈,立千秋大业,做千年光彩。”
*注: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
有人说,喜欢老干妈,因为它代表童年,代表家的味道。
也有人说,对陶华碧总有种莫名的亲近感。
因为看到她,就会想到家里的女性长辈。
她们都是留着短发或梳低发髻,看上去朴实无华,却独有自己的一套处世智慧。
忆往昔,孤儿寡母,艰难创业,陶华碧曾说:“太困难了,我吃了好多苦哦。但我不坚强,就没有饭吃。”
但即便是在最难的时候,面对非亲非故的学生,她仍不吝疼爱。
成了大老板,陶华碧没学半点资本家的臭毛病。
她三年能缴税13亿,被*府奖励过“A”的车牌,对偷税漏税的乱象,她嗤之以鼻:“啧啧,脸都没地方搁!”
从做人,到做企业,陶华碧都用真情、讲实干。
曾有记者采访,问她:“你学过管理吗?”
“我没学过。”
“那你怎么管理的呢?”
“我当过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