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髎穴的来历
穴在肩后髎隙间,因名“肩髎”。
肩髎穴的定位
在肩部,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
1.臂重,肩重不能举;
2.胁肋疼痛。
配穴
肩髎穴配天宗穴、曲垣穴治疗肩背疼痛;
肩髎穴配肩井穴、天池穴、养老穴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肩髎穴配条口穴透承山穴,肩髎穴透极泉穴治肩周炎。
肩髎穴配阳谷穴、天宗穴治臂痛。
肩髎穴配肩井穴、天宗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肩重不能举。
肩髎穴配风池穴、曲池穴,有疏风泄热、调和营卫的作用,主治风疹。
肩髎穴配外关穴,章门穴,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肋间神经痛。
穴位养生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法
直刺1.0~3.0寸,臂外展,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进针,深刺右透极泉,酸胀可扩散至整个关节腔,可有麻电感向下扩散。向下斜刺2.0~3.0寸,,退针至浅层,再依次向两旁斜刺,,即合谷刺,酸胀感可扩散至肩部,或麻电感放散至手指。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