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有没有躺赢的方法?还真有一个,这就是蜂乐量化模型给出的答案。
最近有一批新来的小伙伴,很多人都不清楚每个交易日小蜂文章最后的蜂乐量化模型怎么理解,如何使用?(注:这两天来的小伙伴可以先看一下平时每个交易日文章最后的内容。)今天利用周末小蜂整理了一下,对模型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缘起:趋势模型优化
关于量化投资模型的出炉其实是个灵光一闪的东西。我和几个小伙伴都是搞投资数据分析工作的,年10月份,我们突然想如果把目前市场上各类指数数据按照某个均线,如20日均线进行无脑投资,就是如果当天收盘指数高于20日均值,则买入该指数持有,直至某工作日指数低于20日均值然后卖出;再次高于20日均值,然后再次买入持有。如此无脑操作,结果怎么样呢?这样体现了趋势的特征。
说干就干,将上证A股,沪深,中小盘综指,创业板指数数据均下载下来,设置好程序,结果发现有一定的效果,创业板5年收益率能够达到将近%。但是,感觉还不是很满意,因为几年下来,创业板指数自身也有2倍多的收益,而且中间出现连续亏损的情况太多,很难坚持下去。分析原因,由于羊群效应,我们的市场趋势性特征比较明显,但是运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扰动因素,如,*策影响较大等等,另外价值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市场涨多了就会跌,跌多了同样也会反弹,点时散户持有股票的决心和点时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趋势线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不应该完全相同。
作为专业投资者,我们还有一些自己掌握的内部数据和宏观*策研究,于是对模型加入了几个关键的调节因子,回归出来的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见下图:
注:收益没有剔除手续费,根据回归结果,每年操作的次数在5-15次之间,最少的一年操作5次,最多的一年需要操作15次。手续费也不会太多。
其中上证50,上证综指我们也进行了拟合,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创业板和中小板指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沪深,尤其是在大起大落的行情中。年的大跌过程中,中小板竟然取得了28个点的收益,沪深也仅仅是亏损11个点。可以说,如果能够坚持模型提示操作,可以实现较小的损失,较大的收益。当然,如果想获得特别高的收益,如像个股一样10倍收益,也是很困难的,因为这是对股指进行的分析。
理论支撑:市场有效、量化投资一片蓝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量化投资发展迅速。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价值投资大师,低买高卖,长期持有,创造了数十年投资收益为正且在20%以上的成绩;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在最近20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一批人通过搜集市场中海量的数据,借助数学、物理学、几何学、心理学甚至仿生学的知识,从而构建量化模型,预期市场走势,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快速的自动投资,从而获取超额收益。简单说起来,就是利用大数据做最佳预测,而最佳预测的准确性高于50%,从而获取超过50%这部分的超额收益,因为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高频交易,从而超过50%的这部门小的收益累加起来,就很恐怖了。这就是量化投资。采取量化投资的方式,这批人中佼佼者的投资收益轻松的超越了巴菲特等一批价值投资大师。
其中西蒙斯无疑是量化投资中的佼佼者。他曾是哈佛最年轻的数学教授、获过几何学最高奖项,担任过美国国防部的代码破译员。45岁成立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其运作的大奖章基金(Medallion)在-年的二十年期间,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35.6%。即便是在次贷危机爆发的年,该基金的回报率仍高达85%。创造了华尔街量化投资的传奇。
量化投资最近20年才被大家重视和认可,其实真正的理论奠基早已经出现。马克维茨创建投资组合理论,托宾提出了分离理论,夏普提出“投资组合的简化模型”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APT),布莱克和斯克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还有莫顿的“跨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模型逐步出现和完善。
这些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实践均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运算,在电脑革命发生前,根本无法实现。所以,真正的量化投资就是最近20年随着电脑技术获得极大突破后才出现的。
量化投资时代的到来,使得有人惊呼,或许人工分析师终将被淘汰。事实上,确实如此,国外的很多投资公司在增加量化投资的岗位,而在缩减人工分析师的岗位。彭博社报道称,摩根大通开发了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软件COIN。这款软件上线半年多,经测试,原先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需要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COIN只需几秒就能完成。而且,不仅错误率大大降低,它还不用放假。这个引擎太具有杀伤力了,因为有了他的存在,可能70%以上的股票分析师将会失业。
目前国内量化投资方面还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这是一片充满机会的领域。小蜂的量化模型在假定市场有效的基础上,参考了以上部分理论模型,结合我国独有的特点进行了创设。
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