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意外身亡后,汪美红毅然当起令男人都望而生畏的挑山工,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
在做挑山工的二十多年里,汪美红磨破了多双解放鞋,用坏了十几根挑东西的扁担和无数的麻绳,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家里的三个幼子。
不过,更令她骄傲的是,她的一对双胞胎不负众望,纷纷考上了当地的重点大学,这也让她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身为母亲,汪美红为何选择了挑山工这样一条异于常人的道路?
这一切,还要从多年以前说起……
一,丈夫早逝,她独自撑起一个家
巍峨秀丽的齐云山脚下,在横江河畔有一片名为岩脚村的村落,其中一栋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正是如今汪美红的家。
不过,汪美红并不出生在这里。
年,钟塘村的汪美红经人介绍,嫁给了岩脚村的青年汪淑华。
这对新婚燕尔的夫妻面对着未来,还曾经有着无限的憧憬。
很快,汪美红就怀了孕,可是大儿子的出生却给家里添上了几丝阴霾:
在出生不久,这个新生儿就被判定患有先天性白化病,同时视力也几乎全部丧失。
根据国家的相关*策,头胎是残疾儿童的夫妻,可以选择二胎。
因此,次年,汪美红再次怀上了一对健康的龙凤胎,而这对兄妹的到来,也给这个家庭里重新带来了欢乐。
谁也没能想到,幸福的生活竟然如此短暂。
在三个孩子相继出生后,由于家里的收入紧张,除了白天务农之外,丈夫汪淑华还时常趁着夜色,跑去村旁的横江里电鱼卖钱。
年3月,在结束了一天的农忙后,汪淑华照常背上了惯用的电瓶来到了河边。
或许是因为天色太黑,或许是因为过于辛劳,汪淑华在河边一脚踩空,连人带着电瓶一起栽进了河中……
得知此事的汪美红来到河边,望着湍急的河水,31岁的她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三个孩子嗷嗷待哺,去年为了翻新房子而借的块钱还没来得及去还,没想到丈夫就这样撒手人寰!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两天以后,汪淑华的尸体才终于被打捞上岸,葬在了家中。在草草给丈夫办完了葬礼后,汪美红一想到灰暗的未来,不由得整日以泪洗面,寝食难安。
短短一个月里,她就足足瘦了一大圈。
可是,生活还得继续。
望着咿呀学语的孩子们,汪美红最终还是重新振作起来,决定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
就这样,上山采茶,下地插秧,汪美红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劳作。
但是很快,她就发现,尽管将田地里的钱全都拿来养家糊口,日子仍然过得捉襟见肘,甚至时不时还得向娘家求助;
同时,由于丈夫的离世,公婆认为她早晚会改嫁,待她也没有了往日的亲切热情。
其实,不仅公公婆婆,汪美红在父母的劝说下也曾经动过改嫁的念头,甚至还有热心的邻居帮忙介绍新的对象。
可是,大部分男人看到汪美红身后三个幼小的孩子,都打了退堂鼓。
还有人只同意汪美红带上两个健康的孩子改嫁,劝她把那个残疾的老大“扔在汪家”。
可是,毕竟是十月怀胎的骨肉,汪美红始终坚持自己身边“一个孩子都不能少”。天长日久,随着追求者越来越少,汪美红也索性放弃了改嫁的想法,开始一门心思琢磨如何才能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
没想到,很快,一个赚钱的机会就真的摆在了汪美红的眼前——
二,为图生计,她挑起了百斤重担
年10月,齐云山上的道观主体玄天太素宫准备推倒重建。
在那个并不发达的年代,重建需要的水泥、沙石、钢筋等各种建筑材料,只能靠人工一趟一趟地搬运。
所以,齐云山道观开始向外招聘一批年轻力壮的挑山工人们,并且开出了丰厚的待遇:每一百斤材料给五块钱工费,以此类推,多扛多给。
到消息传到汪美红的耳朵里时,汪美红顿时意识到,这是一次绝佳的挣钱机会。
毕竟,五块钱就已经够一家人一礼拜的吃喝了。
其实,早在几年以前,汪美红也曾经和丈夫一起爬过齐云山。
在当时,仅仅是爬山,汪美红就累得腿脚酸痛了好几天,如今还要负重上山,这让汪美红犹豫极了。
思前想后,汪美红还是一咬牙,下定了决心:“三个孩子都得吃饭,我不去,他们就要饿死!”
第二天,汪美红的名字正式出现在了报名的花名册当中。
然而,在一群同行的男人里,汪美红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甚至还有人嘲笑她:“这活你可干不了,洗衣做饭生娃儿才是你的活,赶紧回家去吧。”
面对别人的嘲讽,汪美红一笑而过。
在当时,男人一般挑斤的沙石上山,女人则挑80斤。
可是,为了多赚4块钱,汪美红刚一开始挑山,就毅然选择了斤的“超重”沙石,踏上了齐云山的九曲盘山道。
在汪美红后来的回忆当中,第一天挑货上山的那段时光,令她记忆犹深:
“一开始没觉得有多重,但是越爬越累,两眼发黑,有好几次差点连人带担子掉下山,还是旁边的好心人扶了我一把。”
累到极限的时候,汪美红也曾经后悔过:“下次一定不能挑这么重的了。”
可是等她花费了足足7个小时,真正爬到山顶时,吹着山顶清冽的冷风,拿着来之不易的9块钱,汪美红又把刚才的不快和后悔抛诸在了脑后
——第二天,这个坚强的女人仍然选择挑起了上百斤的重担。
由于过去从来没做过这类活,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汪美红还不懂得用“巧劲”,经常把数百斤的重物直接压在肩膀上爬山。
等到了山顶卸扁担时,她才发现肩膀上的皮肉都被扁担粘掉了一块;
而等到晚上回家蹲在水井边择菜洗菜时,汪美红感觉自己“全身的肌肉都像被撕裂了一样”,酸疼感铺天盖地,让她手抖得差点拿不稳筷子。
不过,当看到三个孩子吃饭时露出的满足神情时,汪美红又觉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毕竟,在挑山时,汪美红最挂念的也正是这三个孩子,尤其是身患残疾的大儿子:
由于大儿子白化病不能见光,又丧失了视力,为了防止他独自在家时磕了碰了,汪美红每次出门前都不得不把孩子拴在客厅的桌角旁。
等到晚上收工回家后,懵懂的大儿子早就已经哭累了、靠在桌角上睡着了,眼角残留的泪痕也让汪美红感到格外心痛。
可是,为了生计,第二天,汪美红仍然把孩子拴上、把门锁好,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齐云山的台阶……
三,负重托举,孪生子女终入重点
在齐云山长长的多级台阶上,汪美红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还清了外债,也将几个孩子顺利地拉扯长大。
而随着齐云山上道观的修建完成,道观周围的旅游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汪美红自告奋勇,再一次揽下了给山顶商店、宾馆等商业送货的工作。
每天的凌晨五点,在大部分人都还沉浸在睡梦当中时,汪美红已经早早地来到了当地的百货市场,采购今天山上商户们所需要的物资。
大米、饮料、煤气罐、矿泉水……大批量的物资被汪美红熟练地用麻绳绑扎到了扁担上,又被她一步步送上山顶,送到各个商户的手中。
对于汪美红而言,多年以来的挑山工作让她早已经掌握了负重爬山的“技巧”。
而她也早已经不是那个需要7个小时才能上一趟山的“新手”了:
每年春节前后,都会有大批游客来到齐云山旅游,而这段时间也成为了汪美红最忙碌的时刻。
她要不断地应承山上商户们的需求,把物资准确地送到山上——有一年除夕,汪美红甚至足足来回挑了17趟物资,才终于收了工。
不过,让汪美红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成绩足以回报她的努力:
汪家的双胞胎兄妹从小学起就格外努力,成绩始终在班上名列前茅。
连老师都主动找到汪美红,说她可以“提前给孩子们攒大学学费”,这让汪美红感到高兴的同时,更加卖力地做着挑山的工作。
有一年夏天,汪美红忽然得知了一个“生财之道”:
*山风景区的云谷索道即将进行扩建,对外急招一批挑山工,工资丰厚,不仅每一百斤给50块钱运费,每天还有10元的饭食补贴。
消息一出,汪美红立刻拍了板:去!
她叫上了几个同乡的壮年挑夫,几个人结伴来到了*山。
然而到了地方后,汪美红才发现,自己竟然是唯一的一个女挑夫。
在一群男人中间,汪美红十分扎眼,甚至还有男挑夫提出要和她“比试比试”,看看一天之内谁挑得多。
上山时,男挑夫一次挑了斤,而汪美红一次挑了斤。
可是,由于汪美红多年以来积攒下来了独特的挑山技巧,她一天之内来往了三次,而男挑夫只挑了两次。
这下,所有人都对汪美红心服口服。
在*山十多天的时间里,汪美红一口气赚了多块钱。
拿着这笔厚厚的血汗钱,再想到自己的双胞胎孩子上重点中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有了着落。
汪美红内心的喜悦不由自主地从脸上溢了出来。
就这样,汪美红一趟一趟地往返于崇山峻岭当中,用自己厚实的肩膀,将孩子们一路送上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
十年前,在汪美红殷切的目光当中,汪家兄妹肩并肩走进了高考的考场;20天后,高考成绩揭晓,哥哥汪力胜考了分,妹妹汪力利则考了分。
兄妹两人双双被安徽当地的重点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录取。
而这个消息也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岩脚村,让汪美红忍不住热泪盈眶……
四,幸福岁月,好日子要一步步走
其实,多年的挑山工作,让汪美红的身上留下了诸多病痛:
肌肉拉伤、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脊柱弯曲变形、一只耳朵也耳鸣到几乎聋了的地步。
可是,尽管如此,看到三个孩子逐渐长大成人,汪美红还是感到十分幸福。
由于独自托举两个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汪美红被评为“安徽年度新闻人物”、“安徽好人”等等称号。
人们慕名而至,想要了解一下这位母亲的伟大和辛苦。
不过,面对人们的好意,汪美红还是一一婉言谢绝了。
尤其是一位河北老板跑来联系汪美红,希望能够娶她为妻,并且愿意出资给她治病。
然而,汪美红却表示道:“我不愿意离开孩子们。”从而拒绝了河北老板的好意。
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看到汪美红事迹的报道后,两度深入齐云山创作采风,与主创团队花一年多的时间打磨剧本,推出沪剧电影《挑山女人》。
片子首演至今,《挑山女人》上演近场,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22个重要奖项。
在金鸡奖“最佳戏曲片”的评选中,《挑山女人》更是从诸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年7月,《挑山女人》还作为“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亮相安徽*山市徽州大剧院。
而如今齐云山铺设了索道,物资开始通过机械运输,伴随齐云山多年的挑山工也随之销声匿迹。
但已经年过半百的汪美红却根本闲不下来:
在*府的帮助下,汪美红在山中经营起了一个“挑山女茶馆”。
而这个茶馆也成为了当地的“风景”之一,不少游客路过时,都会来到茶馆当中坐一坐,看一看这位伟大母亲的故事。
在汪美红的茶馆当中,不仅有着各式饮料,也有不少零食如雪糕、泡面、馄饨等等。
而这些物资,汪美红仍然是靠着自己一步一步挑上来的
——对于汪美红而言,如今的这点挑山工作相比以前“根本不算什么”,“像闹着玩一样”。
现在,孪生兄妹俩早已经在安徽的城市当中找到了一份安稳的工作。
残疾的大儿子也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学会了盲人按摩,有了自食其力的手艺。
三个孩子各自忙碌各自的工作,汪美红的家里也逐渐空荡了下来。
不过,对于现状,汪美红格外知足。
通过20多年的挑山工的经验,汪美红有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好日子要一步一步走,幸福生活要不停奋斗。”
这份朴素又含义深远的人生哲理,是支撑汪美红走过大半辈子的经验,更是鼓励他人前行的力量。
无论处在如何艰难困苦的环境当中,向上看,向前走,我们就一定会走过阴霾,迎来阳光灿烂的那一天,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