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包公在端州二果蒸的来历 [复制链接]

1#
开井疏泉弃蛮荒躬身施策兴农桑西江拋砚载清名书礼端州满米仓

(包青天)

?话说包拯初来端州两个月,就带领当地百姓在村口挖井,喝上了洁净、清甜的井水,百姓开始对这个新任知州有了好感。

但奇怪的是,上任两个月竟没有接到一宗诉状官司,包拯有点纳闷,心想难道端州这里百姓安居乐业,民风如此淳朴?

?

一天包拯叫上随从包兴换上便服准备到城里的街市寻访一番。

刚走到府衙门口只听背后有人喊:“包大人,请留步”包公回头一看原来是通判陈峰疾步追来。陈峰对着包公忙作揖施礼问:“大人欲往何处?”包公笑答:“来端州两个月,还不曾受理案件,于是到城里走走,探访一番。”陈峰暗自一惊,但脸上不露声色,接着说:“大人初来端州人生地不熟,不如由卑职带路做个向导。”包公一听,觉得有理,于是三人一起走出府衙。?

来到城里的街市,只见街上冷冷清清,许多店面都关着门,即使是开着门的杂货,米铺门前也顾客稀少。

包公走在前面,包兴和陈峰紧跟其后,街上的人见到三人走来,似乎都害怕地躲闪着,包公眉头紧锁,就径直走到一家米店,问老板当天的米价多少,老板报上的米价竟然比东京汴梁高出三倍,难怪来买米的百姓这么少。包公继续跟米店老板攀谈问:“端州盛产稻米,为什么稻米比京城还贵?”老板见包公是个外乡人正要仔细说来,抬眼看到背后的通判陈峰,马上欲言又止说:“您是个外乡人,就不要打听了”

?

包公心里更加疑惑起来,三人走着走着来到西江码头的渔市,这里是江上疍家人把打上来的鱼售卖的集市,西江水产丰富,有西江虾,毛蟹,钳鱼,四大家鱼等等,包公正一一辩识着。

这时突然闯来两个家丁模样的人,顿时渔市上卖鱼的疍家人开始骚动起来,只见那两个家丁在这一档翻弄一下,那一档拨弄两下,挑上大的鱼装筐就走,一位卖鱼的老婆婆拉住其中一个家丁的手哀求地说:老爷,这鱼还没给钱呢,我家里就靠这点卖鱼钱去买米了…”那个家丁把手一甩,老婆婆一个趔趄被甩到地上,紧跟着家丁恶狠狠地说:“你欠我们家老爷的債还没还清呢,这鱼就拿来抵债”老婆婆坐在地上哭着说“今天就打到几条鱼,卖钱换米,你就可怜可怜我这把老骨头吧,给点鱼钱,欠你家老爷的債我以后会还的…”两个家丁怒不可遏,正欲对老婆婆拳脚相加,紧要关头走到近旁的包公大声呵斥:“你们俩个无赖,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欺负一位老人家,是何道理?”家丁先是一愣,见包拯是个外乡人,以为是个过客,多管闲事,其中一个家丁不由分说,抬手就是一拳打过来,说时迟那时快,一个身影箭步上前挡在包拯面前,隔开了家丁的拳头,家丁定睛一看:原来是陈峰陈通判,忙收敛赔笑道:“陈大人您什么时候大驾光临的,小人不知,得罪、得罪了”只见陈峰对着两个家丁使了使眼色,故意大声训斥:“你们俩个狗奴才仗势欺人,还不快点滚!”两个家丁面面相视,提着箩筐正想离开。包拯在陈峰后面说:“留下银子再走!”家丁看看陈峰,惺惺地丢下几颗碎银子灰溜溜地跑了。

?

包公让包兴替老人家拾起银两,自己上前扶起老婆婆问:这俩个无赖是什么人,竟敢如此胆大、无法无天?”老婆婆一边颤巍巍地站起身一边说:“他们是郭老爷家的家丁,郭老爷有钱有势,是端州城里的大财主…”老婆婆话还没说完,这时一旁的陈峰忙接过话题说:“这两个狗奴才仗势欺人,平时就喜欢占点小便宜,回头我叫郭老爷好好教训一下这些狗东西…”包公还想问老婆婆一些事儿,但见老婆婆似有难言之隐,其他鱼档摊主又都开始忙碌生意,默不作声,只得带着疑惑与包兴和陈峰返回府衙。

?

到了晚上,只剩包公与包兴吃饭的时候,包公越想觉得事情越蹊跷。就问包兴:“你觉得端州这里民风如何?”包兴忙咽下一口饭说“老爷,这里的老百姓都唯唯诺诺的,好像有很多事情不敢说,特别是见到陈通判在场的时候,更加不敢作声”包公点点头说:“你说的极是,老百姓心里一定有大的冤情,就是不敢说出口。看来我们要秘密私下寻访…”

第二天包公又带上包兴准备出门,这时陈峰走了过来作揖道:“大人安好,今日准备去何处寻访,卑职好早做安排?”包公笑答:“今日天气晴好,闻听七星岩风景如画,正欲前往游览”包公说着捋了捋胡须继续说:“你就不必去了,衙门里事物繁忙就拜托陈通判打点周全”说完领着包兴出了府衙。

陈峰即刻叫来一小司,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小司暗暗点头,偷偷地跟随着包公俩人的背后。

包公他们沿着江边,向渡头村方向走去。渡头村是包公初次登岸的地方,也是包公带领村民挖第一口井的村庄。还没到村口,百姓就远远地认出了包公,大家马上把包公迎进村,村里梁老汉与包公最熟。

?

梁老汉带着包公来到家里,只见梁老汉住处家徒四壁,除了几张破木板拼凑的床和做饭用的的灶头外,寻常家具一无所有,梁老汉赶忙从邻居家借来凳子让包公坐下,又从水缸里舀了瓢刚打上来的井水递给包公饮用,包公接过瓢喝了一口确实甘甜清冽,便问梁老汉:“老人家,您家里就一个人过日子吗?”梁老汉支吾了许久,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他擦了擦眼泪,一边点上南方人的竹筒水烟一边说:“不瞒知州包大人,我家原本儿子儿媳三人,有房有田,日子过得也算滋润,儿子是个读书人,二十出头本想求个功名再育子女,不曾想儿子出于好心帮邻里写了份状子,得罪了端州城里的一霸郭老爷,于是被郭老爷陷害,霸占了家里的田产,儿子儿媳也不得不远走他乡避祸…”包公一听低声说:“又是这个郭老爷…”梁老汉说:“包大人认识这个郭老爷?”包公摇摇头说:“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他是端州城里的大财主”于是包公把昨天微服私访的情景说了一遍。

梁老汉接着又说:“郭老爷名叫郭荣,人称郭一霸,听说他的一个远房表妹选到宫里做了妃子,他就仗着势,在端州无恶不作、一手遮天,没人敢得罪他”听到这里包公先前的疑惑渐渐明白了过来,怪不得端州百姓这么害怕,见到官府的人老远都躲着走。

?

这时聚在梁老汉家里的村民越来越多,包公站起身来大声对村民们说:“我这次来就是了解百姓疾苦的,大家有什么冤情大胆说出来,我是一州的父母官,一定为百姓们作主”梁老汉也激动地说:“包大人一上任就组织大家挖井解决饮水问题,今天又不辞劳苦来村中寻访,可见包大人是个勤*爱民的好官,大家要相信他,把冤屈通通说出来,让包大人为我们做主”

于是村民们把郭一霸霸占田地,私自截断水源,限制渔民捕鱼,欺行霸市,鱼肉乡里的罪行一一揭露出来,包公越听越气愤,叫包兴记录下来,并嘱咐村民明日写好状子、收集好证据,后日击鼓升堂为民申冤。

正说到兴头上有村民抬来桌子,置上酒菜准备请包公吃饭。原来包公他们不知不觉已在村里呆了大半天了,百姓见到了吃饭时间,就七手八脚,一定要留包公在村里吃饭。包公看着百姓的生活如此艰苦,实在不忍心再增加百姓负担,就站起身拱手道:“乡亲们的心意我领了,包拯还未为大家申冤出力,等铲除了恶霸,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后,再来敬大家一杯酒。说完包公带着包兴向门外走去,正好一位巧妇端着一碟美食迎面进来,只见碟子上有剥开的箬叶,叶子中包着一团糯米,清香扑鼻,似楚人吃的粽子,又散发着鲜肉的熏香,巧妇忙介绍说:“这是端州民间过年家家户户最爱吃的美食,用糯米包着猪肉蒸煮而成,只是还没起名字,是村民请最敬重的客人吃的,包大人一定要尝一尝。”包兴看着粽子,两眼放光,直流口水,包公却说:“这碟美食先留给大家,等抓了恶霸为百姓除去一害,我一定尝遍大家制作的端州美味…”说罢挥手告别了村民回了府衙。?

再说通判陈峰接到小司来报,说包公去了渡头村,急得团团转,觉得事情不妙,便马上直奔郭一霸的府宅。

一进门就大喊:“郭老爷,大事不好,大事不好!”郭一霸正在厅堂喝着茶,见陈峰慌里慌张闯进来,故作镇定地问:“陈通判,何事惊慌?”陈峰就将包公这两天的寻访和行踪说了出来,郭一霸拿茶杯的手有些颤抖,自言自语道:“难怪这几天总是心神不定”他来回渡着步,另一只手搔着肥油的脑袋,突然他把手中的杯子用力往桌上一放,停下脚步对陈峰说:“你明天约请包拯到望江楼吃酒,只要他肯赴邀就看本老爷的手段,我就不信包拯敢把我这个皇亲国戚怎么样?”

第二天一早,陈峰果然拿着帖子请包公到望江楼赴宴吃酒,包公接过帖子笑答:“郭员外真是客气,本官正欲前往拜访,不曾想他主动相邀,恭敬不如从命。”陈峰见状大喜,赶忙派小司前去通报准备宴席。

?

午时左右,陈峰引着包公来到望江楼,一进雅间,只见郭一霸早已等候多时。见面寒暄作揖,郭一霸说:“包大人新官上任,学生未曾接风洗尘,罪过、罪过!”包公也上前答到:“久闻员外大名,不曾拜访,失敬、失敬。”

郭一霸见包拯并无敌意,就开始显摆自己的背景,想给包拯一个下马威。包公也不露声色,顺水推舟地说:“郭员外是皇亲国戚,京城里朋友故交甚多,包拯想结交还来不及呢,以后定会顾及脸面,周全照应。”郭一霸听后开怀大笑,开始放松了警觉,他拍着陈峰的肩膀说:“这个世道哪有什么青天,都是装模作样,包大人新官上任,作作样子给老百姓看罢了。”说着打开一个木箱,里面装着五千两银子准备贿赂包公,包公故意装作惊喜道:“本官初来乍到,不宜私下结交豪富,不如明日一早,郭员外以公事为名拜访端州署,顺便把银子送进府衙。”这时郭一霸和陈峰早已放松了戒备,以为包拯之前的行为,只是敷衍百姓,于是齐声答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包公见目的达到,酒菜未动,便起身告辞了两个得意忘形的家伙…

回到府衙,包公马上吩咐包兴布置好衙役,并差人到渡头村通知村民次日击鼓鸣冤,升堂办案。一切就绪,只等第二天郭一霸、陈峰自投罗网。

?

到了第二天,郭一霸和陈峰带着两个家丁,一路上大摇大摆地穿街过巷,声称包大人请郭员外有事商议,朝着端州署走来。

一进府衙,四人走进大堂,只见堂上明镜高悬,差役执杖两边整齐地站立着,两眼目不斜视,冷冷的看着前方。郭一霸觉得气氛不对,刚才趾高气扬的样子马上凉了半截,正要上前询问。突然门外鼓声震天,只听差役齐声高喊:“升堂…呼…威武…”郭一霸四人一阵哆嗦,正欲夺门而逃,但见屏风后包公迈着方步来到案台前,一拍惊堂木厉声喝到:“恶霸哪里走,给我拿下!!”于是差役一拥而上,把四人按倒在地,像扎粽子一样把四人来个五花大绑。

与此同时,衙门外击鼓之声惊天动地,百姓争着递状鸣冤,跪在地上的郭一霸和陈峰早已吓得*不附体。

包公一一叫击鼓鸣冤的百姓上堂指证,历数郭一霸的罪行,郭一霸见无法抵赖,只得低头认罪,带枷收监,准备押赴京城。

?自此包公为端州百姓铲除了一霸,顿时端州城里鞭炮齐鸣,百姓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气氛如同过节一般热闹。

这天梁老汉也来到府衙,告诉包大人:自己家已经要回了田屋房产,儿子儿媳也回家团圆了,来府衙一定要拉包公到渡头村吃酒庆贺,包公也不推辞,领着包兴来到渡头村。

??到了渡头村祠堂,只见大家正在用箬叶包上次见到的,类似粽子的美食,包兴兴奋地说:“今天终于能吃上端州美食了”包公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也入乡随俗拿起箬叶学着村民包了起来,只见巧妇得心应手,包的小巧精致,包公第一次制作,总是不得要领,顾此失皮弄得满头大汗,包公于是开玩笑,指着粽子厉声喝道:“难不成你比恶霸还要难搞,说罢包公拿起草绳,将粽子一圈一圈扎得方方正正,结结实实,并对村民们说,所有恶霸要像扎粽子一样五花大绑,把它们蒸煮掉,以后再也不能欺压百姓…”村民们一听齐声叫好,让包公重新给这端州美食起一个名字,包公想了想说:铲除的恶霸姓郭,这美食又是端州特产,“郭”“果”同音就叫“果蒸”吧,寓意把恶霸蒸煮了,为民除害…?(粽子)?采自山青箬叶香汲取包井圣泉汤端州古郡崇贤明玉洁清糯共品尝(果蒸)

从此端州百姓为纪念包公的功德,每年春节前都制作果蒸粽,端州果蒸的样子与其他地方的粽子有些差异,方方正正,里面包有绿豆和猪肉,而且草绳扎的一圈又一圈,传说这就是学包公做法制作的,于是果蒸就成了端州特有的节日美食。

(故事根据民间传说虚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