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与大多数人理解的ldquo价值投资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治痤疮 http://m.39.net/pf/a_8740651.html

从十年前开始(也就是年,所以取名亮老板),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会有利润,利润是什么,以及利润来源于哪里?通过对这看似哲学命题的思考,帮助了我在这十年间不断进步,苦苦求索之中不断精进。

十年期间通过学习,创业,投资以及与各式各样成功的失败的企业主生意人沟通交往,我发现,利润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都会给予利润不同的定义解释,有认为可耻的或是道德的,有认为来源于压榨员工的,创新驱动的,或是风险承担的,但是这些都挡不住一代代人苦苦追寻。

有人追求利润是为了生存,有人是为了贪婪,有人追得一时却把握不住,有人却能做成上市公司或是投资大师,但是,利润要是能长期持续追寻,则必须解决的就是长期可持续的现金流,而现金流折现则是价值投资的精髓要义。

利润=收入-成本

利润从会计公式上看很简单,就是收入减去成本,如果进账大于出账,那利润为正,反之则利润为负,一个公司的经营则是从这个公式为出发点,目的也是让公司经营的利润为正,并且能够同比增长,甚至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同比增长。

而巴菲特老爷子的复利原则和滚雪球投资理念也是建立在以上的基础之上“利润为正,同比增长,长期可持续”,否则复利无从谈起,随随便便买一个不符合这个理念的公司,可能还会让资金打折再打折,血本无归.....同理,最近几年在中国市面上流行的也是三年一倍,其实就是营收利润3年同比增长30%以上,公司的股价也会随之翻倍,这是目前中国最流行的在巴老爷子复利理念的中国式“复利”变种。

我想,之所以流行三年一倍这个说法,还是因为目前市场的投资人普遍认为30%以上增长的公司持续三年是一种比较靠谱的,而且在市场上也容易找到,如果一年一倍或者一年十倍又太疯狂了不太靠谱,不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如果五年一倍十年一倍那么苦苦追寻投资研究投资意义何在?很明显不具备吸引力。

这侧面又说明,很多人可能更加认可的是,公司业绩持续好三年,那么这个公司的股价在三年这个维度上来看,是比较大概率能够在股价上兑现的,这一点从美国股市数十年可以看到,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股价的增长与业绩的增长是相辅相成的,甚至连业绩的翻倍数也和股价翻倍数惊人的吻合。

综上,从简单的会计公式出发,找寻符合一定特征的公司,考察其行业情况和经营情况,如果一个不错的公司股价与这条最简单准则的公司相背离,则就是巴菲特称之为的“烟蒂”。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被市场证明是正确的,所以资本很有效率会快速去填补这些“烟蒂”,最后你会发觉市场上好一点的公司都贵了一些甚至是都会有泡沫,所以在巴菲特老爷子的后期找不到什么烟蒂了,他也开始容忍一些好公司会贵一点,并且安慰自己说“虽然贵但是未来他是增长的”。

看的出来这种“安慰自己的”投资老爷子还是觉得不香,所以通常市场疯狂大跌的时候他都会有很多现金留着,这被称之为股神似未卜先知的能力,我猜想可能是因为,他还是喜欢“烟蒂”而不是真正喜欢那些稍微贵了一点的“好公司”,然后有意为之的留下一些资金等着那些贵的好公司“跌下来”成为烟蒂。

梳理下来,你会不会发觉一切现在看似顺理成章的理念和道理有那么一点太顺了?

纵观历史,“人文公理”的社会认同都是非常曲折的,这套公理的演化也是如此,股市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其实就是某些人贪婪的资本工具,利弗莫尔为代表的崇尚技术投资,成名战也是大萧条,但是随着年代那次美国大萧条发生,资本市场告诉了那些资本大鳄,股市可以被操纵但是不能被亵渎,任何人想操纵一时是可以的,但是必须付出某种代价,而这个代价最终是需要所有市场上的参与者甚至是经济参与者共同承担的,并且是越贪婪承担的代价越大,没有参与的也会随着资本市场的坍塌而一起承担,只是承担代价的多少罢了。

所有投资的门派,也从当年的技术投资,慢慢在50-70年代演化成价值投资,并在年代达到巅峰,被美国投资人认可,而后演化为量化投资,通过全球化传向世界,被大家推举崇拜。但是必须承认,这个“人文公理”肯定不是像数学公式那般天然就正确,如果是,那么股市一旦开始存在,则根本没有“烟蒂”,所以这个道理是人文“公式”而非自然公式,只是通过资本市场和人文社会的发展演化慢慢形成了这么一些公理,与其说它是天然如此,不如说它是进化而来。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只要有某种“道理”,符合资本市场和社会人文的发展“规律”,同时让大家运用而赚到钱,则这个道理就会被推举成为一个天然的“人文公理”,早一点发现这个“公理”的人,则就能在资本市场中赚到钱,而且有效性很强,随着运用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了公理,

所以,通过以上的思考,基本可以确定“人文公理”的几个特点:

1、已经形成的“人文公理”,或者说理念,是进化得来而非天然如此,而且具有不可逆性,一旦被资本市场所接受,则在某些时段期间就会被证明正确。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投资可以从技术分析出发,价值出发,也可以采用量化,并且都能赚到钱,只是赚钱的质量在不同阶段有效性不同,衡量的指标比如夏普比率,回撤,期间回报等等

2、所有的“人文公理”,或者说理念,既然是进化得来,未来也会有新的“人文公理”契合于未来的资本市场,而且一旦发现并证明有效,则赚钱的有效性会大于之前发现的“公理”,但是会与之前的公理共同成文资本市场运作的基石。

3、人文公理的特点必须符合于世界,社会,人文的发展规律,其根本目的是让资本更加有效而且对社会有益,一旦证明不是公理,则很容易发生社会经济金融问题,换言之这种公理其实是寻找资本的一种更有效服务于社会的“解决方案”,而且之所以是“人文公理”,就是要能够传播,并且让大多数人认可并且赚到钱。

可以发现,投资理念这个术语是大多数人乐于去学习的,但是我用“人文公理”这个词可能更加能够突出这些“理念”的特点,而其中,价值投资是当今世界上所有投资人熟知并且依然在采用的“人文公理”,如果往后几百年我们回顾如今,可能这个理念仅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注脚,就像-年代的“技术分析投资”一样,如今依然会有很多技术分析的变种,比如中国的《缠论》等。

不可否认,通常学习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人的“投资理念”会增加你投资的胜率,学习技术分析,缠论等等,学习量化投资,最好还要会编程了解软件思维也可以增加你的胜率。所以,学习这些理念的唯一目的,就像学习数学或者物理一样,了解前人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而成长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赚钱,而是进化,去思考这个世界,社会,找到更加符合新时代投资的”人文公理”,当你找到的那一天,资本市场必然会给你相应的资本回报。而且还要分享给世界,因为“人文公理”需要传播,需要被大多数人接受,从而通过资本市场对世界和社会进行改造和进化。

这个时代,现实社会已然与资本市场,互联网虚拟世界,分不开,剪不断,不同于几十年前的世界,如今更需要我们进化,而且是更好的利用科技手段进化人文社会,从而发现让这个世界更好的方法。

免责声明: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