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81.html说二个市场动向:
1、市场监管总局向阿里巴巴发出行*处罚书,由于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将对公司处以亿元罚款,罚款金额是同类型处罚的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体现了监管对反垄断的决心。《反垄断法》第47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根据一年销售额处以1%-10%的罚款,这次对阿里巴巴罚款是4%。亿大概占阿里全年利润的11%,而且阿里账上有现金亿,表面影响并不大,但带来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互联网公司的边界是否会受到约束,估值是否会受到压缩?
2、年4月9日及12日,快递行业的好学生、A股大白马顺丰连续跌停。原因无他——4月8日晚间,顺丰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9亿元至11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9.1亿元。
顺丰在公告中列出了亏损的5个理由,就不细说了。顺丰之所以如此着急地加大投入、争夺市场,是因为如今的快递行业正处于加盟式快递整合洗牌。目前是京东物流以及极兔速递等公司上市之前的时间窗口期。一言以蔽之,对手就更强了。昨天,因“低价倾销”,对百世快递、极兔速递进行整治,停运部分分拨中心……,低价竞争导致了顺丰目前的窘境。随着新成员加入,快递行业价格竞争已经愈演愈烈,监管部门此时出手,能否扭转激烈的价格战?
言归主题
01
消费观
经常在朋友同事间闲聊中,听到这么一句话“有钱不用到老了就是废纸一张,有钱现在就要花”,相信这话有一定的市场占有度。这就是一种消费观的体现。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商品匮缺,人们的薪水收入也不多,以俭朴为美,以节约为荣成为时尚追求,因而凡是经历过那段年月的中老年人,大多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当年提倡的“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如今人们有了钱,各种商品越来越丰富,消费的选择机会简直是过去无法比拟的,由“极度勤俭”转向“有钱就花”也不奇怪。其实,对我们目前没有形成财务自由的上班一族,要从物质上说也是丰富的,感觉并不缺少什么。“有钱现在就要花”你也觉得花不出个什么名堂来,简单吃吃饭对于不是太热衷于应酬的人来说反而是个负担,随便买个什么东西放几个月往往也用不上……又何必花钱呢?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又有这种想法呢?我个人觉得这还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有钱不用到老了就是废纸一张,有钱现在就要花”这话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没有拥有过“大钱”而产生的固有思维。林园演讲中曾说过一个故事,说是他曾随礼包了个元的红包作为礼物给朋友,在年的元相当于当时近一年的工资了,但那朋友可能就是秉持“有钱要花”的消费观念,到现在还是穷光蛋一枚。林园回忆时说,我相当于至少给了他万了,他还这么穷,关我什么事了?因为林园当时投资元起步到那时已经10几个亿了,增值了万倍以上。试想,比如林园、但斌、或巴菲特们,想买什么都基本可以买,什么车子、房子等都不屑一顾了,在消费上基本什么都有了(或有过了,不再觉得好奇了),现在的感觉是没有什么需要你花的钱了,或者说没有什么物质还可值得去花钱了。他们又怎么会有“有钱不用到老了就是废纸一张,有钱现在就要花”的想法呢?总不能为了花钱而花钱,买一部宾利放着不用显摆吧。我的意思呢,是指当物质到了一定的程度,赚的钱也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就不会产生“有钱现在就要花”的想法,更多的反而会想如何赚钱,如林园等。当然这也是价值投资者的特质之一。
02
财务自由
年4月6日,全球知名商业杂志《福布斯》正式公布第35期全球亿万富豪榜。在今年公布的榜单中,共有名亿万富豪登上榜单,富豪财富总额高达13.1万亿美元左右,同比增加8万亿美元。这名亿万富豪中,来自中国内地的新富豪达位。钟睒睒排名13,中国第一。可惜找到最后也没找到我
(暂时的)。
福布斯公布了财务自由的标准。财务自由通俗的意思是有一天即使你不工作也不用为生活而担忧,我们用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被动收入大于花销。
钱是永远挣不完的,钱也是永远不嫌多的,那么一个人拥有多少钱才称的上是实现了财富自由了呢?最低的入门级,大城市万,二线城市万,三四线城市万,该财富金额包含房产。
在此之上还有中级自由,高级自由,顶级自由,最高版本需要3.5亿,那和老百姓差太远了,没有讨论的意义。
03
价值投资的特质
那怎么实现财富的增长呢?价值投资就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有效途径之一。
价值投资是由格雷厄姆创立,由费雪、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发扬光大,并由巴菲特集大成并取得极大成功的一种投资哲学和投资策略,目前在资产管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对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市场效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根据我的投资经验及我对价值投资的认知。我个人觉得价值投资者有其固有的特质:第一是有独立的人格特征,对外面的评论不敏感。比如你买了一件衣服,别人赞美一下你就觉得好,没有赞美就一天不舒服,是不是活在别人眼里?而独立人格特征的人是自己喜欢就行了,不管别人喜欢与否;第二要有远离尘埃的特质,这也符合价值投资者的特征。这里说的远离尘埃是避免和不同理念的人的交流,排除了云亦云的影响,还极大地浪费你的精力,当然与优秀者交流还是必须的;第三是是要有超常的耐心与特有的果断特质。潜伏时能沉下心忍耐寂寞,认真阅读,发现猎物时又有果断出击的特质。在孤独的时候,也能让你的知识带来市值的增长;第四要有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是一种掌控能力,不是指自己的交友范围,包括风控。也就是在做某项决策之前,要做到自己有数,这里的“有数”,我的理解就是对要面对的风险相对来说可控。如果在事先发现决策的后续过程不可控,那么宁可不做;第五,眼光长远,重长远价值多于短线价格。这个自不必多说,好理解;第六,节俭,看重复利效应。通过复利作用,最终的结果差异是很大的。如2的次方和2.1的次方,相差了10的32次方。这样说也许有人还不明白。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假设你现在有一万元用于投资,每年的投资收益是25%。如果是赚单利的话,三年后,你总共可以赚到元。但如果你每年都把赚到的钱用于再投资,那么三年后总共就可以赚到元,多赚的多元,是在这三年里你的钱所生的钱。从三年时间来看,复利与单利相比差额并不太大,可时间一长,差异就会非常惊人。30年后,如果是复利,你最初的那一万元就会变成.79万元;而用单利计算的话(就是赚了钱就用掉),就只有7.5万元,相差倍。由此可见,不必盲目追求高收益率,只要追求适当的、可持续发展的收益率,让复利发挥作用,同样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常有人说,赚了这么多(其实不多,也就是20%-30%),要取出来了,这就是没有复利思维的想法。同样,前面说的“赚了钱不用就是废纸,老了啥也用不到”等等这些都是不重视复利的思维方式。不重视复利,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04
行业个股看点
资产抱团看法:
我一直说这不叫抱团,这是资本逐利的特征。资金涌向好企业可以赚取更稳定的收益,是资本市场调配资金的长期特征。行业观点:白酒、新能源、光伏板块:是永恒的板块,十年看不到天花板;地产、钢铁:有交易性机会,逆国家*策的事咱别干。
医药类个股观点(我主仓位):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