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开区海城第二小学关于清明节放假的通知 [复制链接]

1#

·清明节·

放假通知

尊敬的家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精神,现将年清明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4月3日至4月5日放假共3天(4月4日星期日,清明节)。4月6日(星期二返校上课)。

清明·起源历史

清明节,中国“时年八节”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即冬至后的第天,通常为4月4日—6日之中的一天,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中国传统节日。自年起,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后,也成了一年中重要的“小长假”。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风俗习惯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流传不断的节俗传统。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压在坟墓边。时至今日,为了倡导绿色与环保,提倡文明祭祀,推广鲜花祭祀、网上祭英烈等,让我们用文明生态的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养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

·2·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3·插柳植树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4·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5·吃青团

部分地区清明节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清明果、艾叶粑粑、艾糍、艾草糕、清明团子、艾草青团等。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清明·谚语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清明无雨旱*梅,清明有雨水*梅(苏、鄂)

清明·假期安全

为了让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平安的假期,请家长在假期间对孩子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给您以下几点建议:

1.目前全国疫情平稳,但境外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建议非必要不出省不出市,少流动,少聚集。如确需出省出市,要提前向班主任报备,做好防护措施和行程记录。

2.结合清明节对孩子进行热爱祖国、缅怀先辈等传统教育,引导孩子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3.倡导文明祭祀,增强森林防火意识,严防火灾事故,确保人身安全。

4.清明也是踏春好时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春游、放风筝,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在活跃孩子身心的同时,开阔孩子视野,增进亲子感情。

5.请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的一日生活,注意动静交替,带领孩子坚持身体锻炼,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6.请注意让孩子远离水,火,气,电等危险物品,特别是远离水库、鱼池等,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防止发生溺水事故。

经开区海城第二小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