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连续日更30天第7天#
年11月22日复盘
今天过得很愉快,是回深圳后与老同学叶的第一次相聚...
我们约好9点在梧桐山南地铁站碰面,然后一起去爬深圳最高的一座山--梧桐山,因为叶同学离风景区有点远,地图显示需要2个小时的行程,所以叶7点不到,就早早的出发了,结果八点半不到就已经达到了地铁站。
他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守时的人,做事情喜欢提前筹划,跟叶同学聚会,一般都是提前到,超级靠谱...
反倒是我这个离的更近的人迟到了5分钟,一见面看见叶提了一个手提袋,一问才知道,他带了红心沙田柚和一些零嘴,登山的时候可以解渴解馋,真的是非常的nice和贴心,难怪他已经有女朋友了,我还是单身。
可能是平时的运动量还是不够,刚爬一段就有点喘,我们走走停停,中途累了,我们就停下来一边啃柚子,一边聊天。
花了2个小时,总算是登顶了小梧桐,领略了半山腰和山顶的不同风光...
山腰小景
登顶风光
登山的过程虽然有点累,但是心情倍棒,下山后我们去了四季椰林尝鲜椰子鸡火锅,味道确实很鲜美...
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分享各自最近的近况,从大家最近看到的好书,接触到的一些新思维到财务上的投资。
和叶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几点:
一、和叶同学分享了why-how-what思维圈理念,并请求他作为我的观察员,帮我梳理和探寻我的底层驱动力(why)
听完我的讲述后,在认同这个模型的借鉴性意义同时,也善意的提醒我,要避免陷入到妄图把所有事情全部思考清楚,再开始行动和实施的想法中,真正适合自己的路径和方向,其实是需要在一个个最小闭环的试错中去不断调整和纠偏的。
这个建议我是听进去的,当然探索底层内在驱动力的工作我会继续进行,同时也会安排出时间和精力把自己当下有能力提供,同时自己内心也愿意去贡献的价值点梳理出来,踏出第一步。
我自己也意识到需要在和外界建立链接和反馈机制的情况下,去探索自己,而不是闭门造车的去想自己到底想要贡献什么,也是一九老师说的,看见自己,看见世界...
二、在投资方面,老同学分享了他的很多选股逻辑,我非常惊叹于他的底层思维能力
虽然他并没有去专门学习股票投资的课程,更多是结合根据自己的常识和认知(当然也接触了不少价值投资的理念)去做判断,我发现到他说的很多东西恰恰是底层核心的关键点,这些点和我从羿智老师那里接触到的底层思维出奇的一致。
并且叶同学天然具备"股"本位思维,他的大部分流动资产都是以股份形式体现,资产配置的调整也更多是在不同持股中,去调整比例,而不是那种获利变现,落袋为安的思维方式。
不仅如此,他的决策思路也运用了机会成本的底层思维,更多的是回归自己的机会成本,而不是受到其他市场噪音的干扰,这一点我是很佩服的。
更加让我佩服的是,他对于自己选择的公司有着精神上的道德洁癖,即便这家公司所处的赛道和盈利状况都很好,但是如果这家公司表现出的行为,和他奉行的价值观准则相悖,他也会从持股池中移除,比如某上市公司的跨省追捕事件...
在我看来,叶同学是充分践行了做好人、买好股、得好报的金主价值观。
很感恩老同学的无私分享,给我的思维模型打了很多补丁,弥补了很多漏洞...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