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zg/140117/4328651.html 介休市张兰镇北贾村,位于介休城东北20余千米,临近平遥县界的平坦之处,有居民多人。北贾村由三个村堡组成,这三个村堡自北向南纵跨约1千余米,相距仅余米,分别称为旧堡、新堡和旧新堡,旧堡面积约10万平方米,略大于其他两堡。三个村堡都有高而厚的堡墙、严整的街巷和坚实的深宅大院,这些堡墙和宅院是清代巨商富豪侯氏家族修筑的。
北贾村居民以侯姓为多,侯氏家族自金代迁来北贾,元代建起宗祠,明初就以农为主,兼具商仕,在晋中富豪中是建祠和经商最早的家族之一。在徐珂《清稗类钞》所列的晋商大户中,介休侯家以资产“七、八百万两”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平阳亢氏家族),而在晋中富豪中则位列榜首。
继平遥西达蒲李氏家族创办“日升昌”票号之后,介休侯氏家族于道光六年()迅速在平遥创办了“蔚泰厚”、“蔚丰厚”、“蔚盛长”、“新泰厚”和“天成亨”5家票号,号称“蔚”字五联号。是年,全国仅有6家票号,即“日升昌”票号和侯家的“蔚”字五联号,在以后的数十年中,侯家的“蔚”字号在与“日升昌”等各大票号的竞争中扩延发展,分号遍布全国各大商埠,白银滚滚,雄居海内。
侯氏支派
源远流长
侯氏家族是介休的名门大族。据《侯氏合族谱》记载,祖籍陕西,始祖侯安于金代迁到介休县田堡里北贾村,肇基于村东北隅。据传旧堡侯氏宗祠原门联曰:“始皇上谷传侯姓,南宋迁居到贾村”。关于侯姓起源,据说始于上古的仓颉(侯冈氏),其后代有一支居住在冯翊(今陕西省白水县),姓侯;又说是晋国王族之后,以爵号为氏。据十八世、儒学教谕侯鈇于乾隆四十三年()考订宗族世系,用朱子“三十年一世”法等推算,侯氏族祖由陕西迁至贾村约为金世宗大定三年,即南宋孝宗隆兴元年(),距今已8个多世纪。
侯安有资、宁2男,侯宁的后代传衍繁多。到元代中期,四世侯恩在村东里许始建老茔。明洪武初年,五世侯遵道曾为里长,于洪武二十四年()在北贾村五神庙东建侯氏宗祠,名“宗教堂”,堂前院址数丈。至六世31男,其中侯遵道5个儿子(希文、希颜、希廉、希闵、希鲁)和侯志道3个儿子(景、晓、孟)的后裔传至晚近。
侯氏家族在明代以农为主,兼具商仕,生活已比较富裕。六世侯景,岁贡,曾任南直隶昆山县主簿。六世侯晓于正统六年()捐粟斛赈灾,被敕赐“义官”,得“义民”匾。成化年间(—),侯氏家族首次修谱;岁歉之年,东支彬派八世侯锐曾具白金60两充官备赈,敕匾“义官”,敕石于张兰镇道旁。嘉靖十七年(),东支彬派十世侯甸(庠生,号东山居士)建东叶(支)祠堂;二十五年(),主持重修宗教堂,他在乡里“最铮铮有声望”,生前曾率村人扩修旧堡。
至明代后期,侯氏家族九至十二世已有贡生和监生6名、庠生5名、乡饮耆宾3名和在外为吏者3名,大部分为东支彬派传人。东支能派十四侯时龙兄弟三人于万历三十五年()远迁关东,落户到今辽宁海城,族人中曾有在八旗中任高级武官者,还有在修建沈阳故宫和维修北京故宫做过突出贡献者。在明末世风日下、崇尚奢靡之际,东支彬派有些子弟走向堕落,十二世侯充国及其侄侯金山,“渐习骄肆……家业已耗。”侯金山的次子是明宗室王府(汾西)的女婿,其饮食、衣物、居室、车马等豪奢之至,至晚年逢北方战乱,家业凋零,竟至一无所有,兄弟五人后嗣尽绝,家谱均不记其名。
中支约在清代初期开始出现文化人物,康熙八年(),杲派十五世侯度肃手书介休洪山《重修源神庙》碑。十三年(),冲派十三世侯邦士重修“宗教堂”,使族人祀祖先、宣圣谕、讲法律、宴宾客、开义学。次年,侯氏家族分5支(文、颜、廉、闵、鲁)记谱。三十四年(),冲派十四世侯继周列府庠;雍正元年(),继周以拔贡入国子监,三年后编纂全族“册页谱”和“锦帐谱”,并主持将宗教堂修饰一新,他曾先后任正*旗教习和繁峙县教谕。
四百多年前的明嘉靖年间,北贾村已有堡墙,是为“旧堡”,约修*靖二十年()北方俺答部落入侵之际。乾隆元年(),侯氏家族在旧堡南2里处新建一堡,当时被称为新堡。从修筑新堡首事的36人看,主要者为中支杲派十六世侯万明、茂派十六世侯万武,西支永派十六世侯万爵、侯万良、侯治隆,升派十六世侯祚兴,东支彬派十七世侯禄天等。中支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层次已明显上升,西支永派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中支杲派十七世、岁贡侯康侯(字晋锡,号接三)书写并篆额《新筑贾村中和堡碑记》(今存残品),并题“炽而昌”匾(今存)。
乾隆十四年(),西支永派十七世侯执中(字心传,附贡生)补修族谱并作序。二十一年(),侯氏家族中支的一部分富室集资并随地共亩(7万多平方米),在旧堡南1里处再建一座新堡。主要经理人有:西支永派十五世侯成文、中支全派十六世侯得赏、杲派十六世侯万兵、侯万翼等。竣工后,首批入住共27户,以杲派十五世侯度兴、侯度显和十六世侯万兵、侯万翼等几户分得住房最多。新筑“中和堡”横二街、纵一道,四周堡墙底宽两丈。此堡后被称为“新堡”,而乾隆元年修的新堡被称为“旧新堡”,三个村堡构成至今的北贾村貌。北贾堡墙高厚壮观,堡内祠堂、学社、庙宇、公所等一应俱全。四十三年(),东支彬派十八世、时年79岁的岁贡侯鈇主持重修东叶(支)祠堂。五十三年(),中支全派十六世侯子鋐重修宗谱二幛(其中绫幛为宗教堂岁时享祀,纸幛为各家婚礼请拜)。
嘉庆九年(),西支升派十八世侯汾典等经理祖茔,筑墙立碑。碑前建石楼,三面墙,西南开门,额曰:“光启后裔”,西北建塔,以补风水。十二年(),中支全派十七世、岁贡侯师濂书馆所教侯谨度、侯开泰、侯六经三人考入邑庠。十四年(),侯子鋐之子侯生济继承其父未完之业,修成谱册一本,以传子孙。
重修之族谱,“自五传而下,支派各分,丁多者又分为三大支”。关于三大支,宗祠藏版谱记载:“父老传言,尔时族中地有广狭,人有多寡,粟米力役之征不免畸重而畸轻,均分为三,其应务甚便……故合族之户长名曰‘侯三支’。”三大支即:中支(侯遵道长子侯希文及侯志道三子侯孟的后裔,含:旭、杲、英、冲、完、全、茂、约8派)、东支(侯遵道次子侯希颜、三子侯希廉及六子侯希鲁的后裔,含:表、能、彝、质、钦、然、干、彬8派)和西支(侯遵道四子侯希闵的后裔含:宣、永、升、选4派)。道光十七年(),合族在旧堡龙天庙侧新建祠堂,《侯氏宗谱》记“我宗族代远人繁,近世命名冒犯先祖尊讳者非仅一二,诚属不敬。今族谱修成,佥谋拟定数字,以垂成宪。因以中、东、西三字为二十一世,各一支起首集二十字,成五言句。愿族人依序名之。”
中支:中、正、怀、先、德、贻、谋、燕、翼、长、饮、承、能、永、久、桂、毓、继、兰、芳;
东支:东、与、春、相、应、祥、和、远、近、宜、传、家、存、浑、朴、奕、世、有、荣、滋;
西支:西、岐、兴、盛、日、宝、玉、以、奉、亲、所、冀、同、崇、本、多、为、孝、有、人。
嘉庆十七年(),中支全派17世侯生渡承众请为乡耆,因其善劝利导,虽然五乡之中侯氏人口最多,但族人相处“最相亲和睦”。二十年(),新堡补修堡墙,15户出资共余两,在出资大户中,最多的是西支升派十七侯生(金束),出资两,其次为十八世侯汾典和十九世侯本谦,中支杲派侯兴域以50两居第四,很可能西支升派的家产仍在中支杲派之上。这一时期,侯氏家族的文化人才在本县得以显示:二十四年(),《介休县志》由东支彬派二十世、岁贡侯枚谦任采访,中支杲派第二十世侯敏中任续校。
北贾侯氏家族人丁众多,从清康熙年间以十二世起计,三大支十二至十四世共男,十五至十七世共男,十八至二十世共男,二十一至二十三世共男。各支男丁以西支最多,东支最少;二十一至二十三世各派男丁以西支永派最多,占全族近三分之一。至二十三世,北贾侯氏原20派尚存12派(钦、然2派于八至九世,表、质、旭3派于十一至十二世,选派于十七世,英、约2派分别于二十世、二十二世失传,或迁出后失去音信。
传世谱中较为显赫的户有:中支杲派十六世侯万兵、侯万翼、侯万翕以下祖孙三世,中支杲派侯兴域六门祖孙四世,冲派十四世侯继周父子,全派十五世侯得赏、侯得爵、侯得功、侯得智以下祖孙四世;茂派十七世侯生灿以下祖孙四世,东支彬派十世侯甸父子,十七世侯职天以下祖孙四世;西支升派十四世侯光喜以下祖孙五世,永派十九世侯理国兄弟等。
至今,北贾侯氏已有27世传人,族人总数逾万。后世已有许多家户由于战乱、生计或事业等原因,迁往外村、外县、外省,也有少数人旅居海外。(近年,辽宁省海城市侯氏后裔分批回北贾村寻根问祖,散居海城多处的侯氏后裔已逾万人。)
贩绸贩盐
家业兴旺
《介休县志》记:“介邑土狭人满,多挟资走四方,山陬海澨之地皆有邑人,固繁庶之地也。”清康熙至嘉庆(—)的一个半世纪,北贾侯氏已有许多族户农商兼营,生活比较富裕。而自道光年间开始,在商界声名卓著的是中支侯万瞻一门。
侯万瞻是杲派十六世传人,康熙年间携资远行苏杭一带,贩运绸缎。虽长途跋涉、比较辛苦,但历经数十年,利润丰厚。侯万瞻有生祥、生瑞二子,与父亲一起贩运绸缎。生祥无子,生瑞仅有独生子兴域。
侯兴域,字蔚观,侯氏杲派第十八世传人,生于乾隆十三年()。他是侯家历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在继承祖业的基础上,又苦心经营,使家族的生意得到迅速发展。他曾一度用贩丝绸的钱来投资盐池。
清初河东盐池,实行“畦归商种”,商人自备资本,雇夫役捞晒,食盐由商人作为商品发卖,*府征收盐课,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促进了盐池的发展,也使商人获利。侯兴域及儿子们看到经营池盐比绸布杂货利大,于是收缩绸布杂货生意,转向营销河东池盐。侯家是按盐引纳课销盐的行商,盐业由侯兴域的儿子侯泰来兄弟6人分别经营,故有“六来号”之称。
自乾隆后期盐课及杂费一加再加,正额加公费每引1两3钱4分多,比顺治增加3倍余。盐课之外,陋规浮费,名目繁多,行商不堪重负。侯兴域感到盐业拖累甚巨,特别是得知近在数里之内的介休张原村皇商范氏在盐业上遭到惨败,欠债数十万,乃至破产被抄。于是当机立断,开始退出盐业,又向绸布杂货业转变。乾隆、嘉庆年间(—),除在平遥城新开设几座绸缎布庄、茶庄和钱铺外,还在介休张兰镇开设字号。此外,向介休张兰镇马家开设的“天成亨”布庄和平遥西王智村米家的“蔚盛长”布庄投资,股本一步一步地扩张,逐渐取代了马家和米家,先后成了平遥街市上这两个布庄的财东,重新成为以经营绸布业为主的家族。
至嘉庆初年,侯家已经是外有生意几十处,内有大量土地、宅院、车马和无数金银财宝的一方首富,在山西被称为“侯百万”、“绸缎大王”。侯兴域极为重视“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在平遥城内投资创办的五大商号有“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新泰义”、“蔚盛长”;在介休张兰镇有“义顺恒”、“中义永”;本村有“兴长记”、“德长蔚”;晋南运城有“六来信”;河北赵州有“天兴记”;北京等地还有“隆胜永”、“蔚新昌”、“义盛长”、“蔚新源”、“乾成”、“同豫昌”、“源盛义”、“双余魁”、“同裕成”、“同德成”、“同浴永”等,这些字号多为绸缎店和布庄,也有茶庄、钱铺、账局、染房、药铺、杂货店以及油盐米面店等。
侯兴域娶有两房妻室,大房生泰来、恩来、章来三子,二房生庆来(培余)、迪来(慎余)、荣来(步余)三子。
嘉庆十三年(年),侯兴域已年过花甲,便将其房产、土地、商号、浮财等所有家产,除留一部分自己养老外,余皆分作六股,分给了六个儿子。意在使子弟不要坐享其成,早日担起经营的担子。但他作为一家之长,商业上仍以整体经营为主。不久,侯兴域病故,先由长子掌家,但长子和次子都在侯兴域死后不久相继去世。三子侯庆来继两位兄长之后掌家,侯氏六门的生意皆委庆来掌管。
中支杲派十九世传人侯庆来(字笃斋),后改名为侯培余,是侯兴域6个儿子中最精明练达的一个。他生于乾隆末年,嘉庆二十三年()考中副榜。他弃儒就商、主持家*后,首先把在平遥开设的
“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等绸缎店字号改为“蔚”字号,就是“蔚泰厚”、“蔚丰厚”、“蔚盛长”。其父字蔚观,据说改“蔚”字号是为永志父辈创业维艰,以儆后辈儿孙。
因为侯培余是三门中人,人们习惯上称为“三宅”,堂名是“九如堂”。侯培余虽很能干,但只活了36岁,约于道光七年()去世,死后由其次子侯荫昌总管侯家生意。
蔚字票号 遍布各省
侯荫昌,字古棠,生*庆年间,侯氏中支杲派第二十世传人,新堡“三宅”财东。他处事慷慨大方,用人笃信不疑。
道光三年(),平遥西达蒲李家位于平遥城西大街路南的西裕成颜料庄在经理雷履泰的策划下,改成山西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侯家的“蔚泰厚”绸缎庄和“日升昌”中间只隔一个小烧饼铺,侯荫昌眼看“日升昌”生意日渐兴隆,认识到办票号有利可图。
道光六年(),“日升昌”票号副经理毛鸿翙(平遥邢村人)和经理雷履泰不和,毛受排挤,侯培余父子慧眼识人,知道毛鸿翙是经营上的行家里手,是闯荡市面的一只“虎”。于是,侯荫昌乘机把毛鸿翙从“日升昌”拉出来,把“蔚泰厚”绸缎店改为票号,由毛鸿翙任经理。年届不惑的毛鸿翙果然不负东家所望,“蔚泰厚”票号业务日渐兴旺。同年,侯家接受毛鸿翙的建议,把“蔚丰厚”绸缎庄、“新泰厚”绸缎庄、“蔚盛长”绸缎庄和“天成亨”细布庄全部改为票号,称之为“蔚”字五联号,均由毛鸿翙负责指导。“蔚”字五联号资本总和达60万两白银,超过了“日升昌”的规模。为表彰毛鸿翙创办票号中的功绩,侯荫昌在“蔚泰厚”和“新泰厚”各给毛鸿翙顶人力股一股。毛鸿翙成为大掌柜,有了自己一展才华的天地,且侯家又给了丰厚的待遇,自然感激不尽。同时,又怀着与雷履泰一争高下的雪耻之心,全身心投入侯家票号的经营之中,他运筹帷幄、锐意经营,仅仅一年功夫,就把“蔚”字号的业务搞得突飞猛进、蒸蒸日上,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为了进一步发挥毛鸿翙的经营管理才能,侯荫昌除特许毛鸿翽顶双份人力股外,还破例允许毛鸿翽在“蔚泰厚”等票号加入一定股数的银股。这样,毛鸿翽既是侯氏雇用的掌柜,又是其中“蔚泰厚”等票号的股东,这在晋商“东伙分家”的时代是极其少有的。
由毛鸿翙与雷履泰引发的介休侯家“蔚”字号与平遥李家“日升昌”的竞争,促进了双方票号的兴盛和发展。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获胜,毛鸿翙在不断完善票号内部管理的同时,迅速占领经营地盘。“蔚”字号采取了存款加息,放款减息,少收汇费等许多办法,积极扩大业务,为侯家挣回了几百万两白银。
票号业务相当兴隆,利润滚滚而来。“蔚泰厚”票号咸丰六年()算大帐,每股分红万余两,一次要给侯家送几十万两银子。
“蔚”字号到处拓展生意,开设分庄,鼎盛时期在全国50余个大中城市和商埠共设分庄处,主要有: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沈阳、太原、哈尔滨、西安、兰州、南昌、汉口、长沙、成都、重庆、福州、济南、昆明、苏州、张家口、包头、厦门、宁波、扬州、沙市、常德、湘潭、镇江、开封、周口、梧州、桂林、三原、营口、烟台、汕头、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凉州(今武威市)、肃州(今酒泉市)、甘州(今张掖市)、周村(今淄博市)、清江浦(今淮安市)、河口(今江西铅山县)、赊店镇(今河南社旗县)、道口(今属河南滑县)以及省内的太谷、运城、介休、祁县、曲沃、解县、新绛等地。
侯氏作为东家一般不经营业务,票号业务通常由经理全权处理。经过道光、咸丰到同治,大约30多年时间,“蔚”字号声势日增。随着机构扩充和人员增多,必须相应地制定一套管理制度,以约束全体人员,更好地开展业务。咸丰六年()受聘为平遥超山书院山长的著名学者徐继畬(字松龛,五台人),与“蔚”字号的东家和掌柜交往颇密,在徐继畬的协助之下,经财东侯荫昌等人与各票号掌柜们协商,“蔚”字号制定了号规,号规中与东家直接有关主要条款有:
(一)“蔚”字号不管独资还是合资经营,均由东家、经理出面,邀请有声望的中证人三至五人,订立合同。写明资金若干,以八千至一万两银子为一股,各号经理顶身股一股,分庄经理按资历干才,分别顶九厘、八厘以至四厘。
(二)规定各号以三年或四年算大账一次,盈亏按股均分。东家平时不问号事,一切业务、人事由经理全权处理。年终结账时,东家一览账簿,算大账时,东家亲临主持分红,并一评功过。
(三)各号经理、协理人员的升迁调用,必须征得东家同意,或由东家指派。
侯荫昌无子,过继其六弟晋昌的长子侯从杰为嗣。侯从杰,字卓峰,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卒于光绪三十四年(),是一位善于用人、长于谋略的高明股东。据《侯从杰墓志》记叙:“……委任志成,推心置腹,以信为主,虽支部几遍全省,千里一呼无不相应。庚子()以后,海内商业大局岌岌,君独筹划周密,他商亦均取其法,偶有岔事,得君一方而解。”
以侯家为财东的“蔚”字五大票号简况如下:
(一)“蔚泰厚”
“蔚泰厚”是“蔚”字六联号之首,创办于道光六年(),由侯家独资经营的“蔚泰厚”绸布庄改组而成,总号在平遥西大街(距“日升昌”仅隔一个小商铺),在全国30余个城市和商埠共设有分庄35处。最初资本9.5万两,后发展到35万两。由于经营有方,获利颇丰,咸丰六年()至光绪五年()间,每四年各算大账一次,每次每股分红多者一万两,少者七八千两,最多时达一万二千两。
首任总经理是平遥邢村(今朱坑乡喜村)人毛鸿翙(~),字振羽,他是侯氏家族“蔚”字五票号的创业功臣和“蔚泰厚”30余年执号人,对侯氏家族的票号发展和资产积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在执号期间,自己也积聚了巨额的财富,拥有了大片的土地、山林和数座商号,在老家修筑了豪宅,还为从父亲到玄孙的五代31人捐得了“将*”、“大夫”等显赫官衔。他在“蔚”字四个票号都加入了股金,并为其孙毛履泰留下了“蔚盛长”和另两座票号。
“蔚泰厚”票号历时长达95年,继任总经理先后为范友芝、赵星垣、毛鸿翰和杨松龄。“蔚泰厚”在同业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光绪年间曾与其他票号包揽湖南、福建两省到上海和的*府汇兑,还曾承办过庚子年的宫廷专款。光绪三十四年(),“蔚泰厚”在票号界首先倡议成立行会组织,实行自我保护,并成为上海“山西汇业公所”的重要成员。
(二)“蔚丰厚”
创办于道光六年(),由侯家独资经营的“蔚丰厚”绸缎庄改组而成,总号亦设在平遥西大街,在全国近30个城市和商埠共设分庄29处。最初资本17万两,后期发展到28.3万两。“蔚丰厚”票号历时90年,首任总经理是平遥城内人闫永安,继任总经理先后为宋宝藩、郝荣禄、范凝静、侯绍德(西支永派十九世)、范定翰、王文魁和张宗祺。“蔚丰厚”的经营规模和信用程度在同业中均排列前位,直至票号衰退期仍有相当的经营实力。账期4年,每次每股分红至两,最多时达两。光绪三十四年(),在票号衰落之际,“蔚丰厚”北京分号经理李宏龄(字子寿,平遥人)曾联合北京各票号经理,共同商定组建“山西汇业银行”,因平遥总号总经理不允而未成。民国五年(),在票号改组过程中,北京分庄经理郝登五、上海分庄经理侯腾云(西支永派二十一世)、袁世凯之子袁世辅、北洋*阀张勋、甘肃新*首领马鸿宾等36人发起,以“蔚丰厚”资产折股万两,另招百万两,改组为“蔚丰商业银行”(经理郝登五),总行移住北京。当时该银行为北京七家银行之一。
(三)“蔚盛长”
创办于道光六年(),由侯家的绸缎庄改组而成,还有平遥普洞村王培兰及其他小股东数家,总号设在平遥南大街,在全国20余个城市和商埠共设分庄24处。最初资本12万两,后期发展到24万两。“蔚盛长”票号历时90年,首任总经理是汾阳人郭存祀,继任总经理先后为尚求济、李梦庚、赵金魁、王润营、王作梅。光绪年间,“蔚盛长”曾包揽江西到上海的*府汇兑,还与其他票号包揽山西、河南两省到上海的汇兑,并承办过庚子年的宫廷专款,还曾与英商进行过交易。“蔚盛长”账期4年,每次每股分红最多时达两。
(四)“新泰厚”
创办于道光六年(),由绸缎庄改组而成,财东为侯家和平遥城内人赵一第,总号在平遥城内,在全国近30个城市和商埠共设分庄30处。最初资本15万两,后期发展到26万两。“新泰厚”票号历时95年,任职时间最长、声望最高的总经理为侯王晋。光绪年间,曾与其他票号包揽河南到上海的汇兑,并曾承办过庚子年的宫廷专款。账期4年,每次每股分红至两,最多时达0两,股东分红总额达多万两白银。
(五)“天成亨”
创办于道光六年(),由原属介休张兰镇马家的细布庄改组而成,另添侯家资本5万两,合股经营。共作银20股,侯家17股,马铸(翰林)3股。总号设在平遥东大街,在全国23个城市和商埠共设分庄25处,在西北偏远地带经营活动较多。最初资本6万两,后期发展到20万两。“天成亨”票号历时92年,财东盈利约万两。首任总经理是李公,继任总经理先后为张沙锦、武子健、侯王宾、刘廷栋、张树屏和周承业。平遥城内人侯王宾(字鸿仪),于同治三年()出任第四任总经理,在他执号的20余年中,知人善任,恩威并济,调度有方,算无遗策,“天成亨”票号的利润超过一般票号多倍,在商界独树一帜。侯王宾年积万金,在平遥城内沙巷北口购置的宅院富丽堂皇,至今得以保存。
“蔚”字票号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后,在晋商乃至国内商界众望所归。咸丰三年(),清*府筹措镇压太平*的“捐饷助炮”经费,在京票号“日升昌”以经理名义捐银两,“蔚泰厚”亦以经理名义捐银两,“天成亨”、“蔚丰厚”、“新泰厚”分别以经理名义捐银、、两,“蔚”字号捐银共两,占在京票号捐银总额的4成余,相当于“日升昌”的3倍。道光三十年()至咸丰六年(),平遥县筑城开渠,“日升昌”捐银两,“蔚泰厚”和“蔚盛长”各捐两,“蔚丰厚”、“新泰厚”、“天成亨”各捐两,“蔚”字五联号捐银总额相当于“日升昌”的4倍。光绪八年(),平遥纂修县志,“日升昌”捐银两,“蔚”字五联号各捐银两。同、光年间,在汉口的山、陕商人复修西会馆,两省商人筹捐银25万余两。此举由“蔚”字票号驻汉口分庄总经办,经过20多年修建,终于落成,其规模宏阔,甲于汉上的会馆。《汉口山陕会馆志》由中支全派二十世、“蔚丰厚”驻汉口分庄经理侯培峻与平遥人冀麟书主撰,书中记载从光绪十五年()至二十一年()由“蔚泰厚”、“蔚盛长”、“新泰厚”、“蔚丰厚”、“天成亨”和“蔚长厚”(系毛鸿翙之孙毛履泰为财东,由侯荫昌之孙侯崇基等入股的票号,总号在平遥城内米家巷)“晋平六票号同叩”悬挂的“骘懋鸿勋”、“派衍钟离”、“文昭江汉”、“博厚高明”四块牌匾。
侯氏家族中从事商业和票号者,并不仅仅是中支杲派的,据资料记载,西支永派十七世侯生芸在道光十八年()之前曾领吴龙图等16人,“银本各数万两,自奉天以至浙江皆有字号。每三年算帐一次,将利解交,历有年所。”
侯家除在平遥开设蔚字“五联号”外,至光绪三十一年(年),在介休、北京等地还有“隆盛永”账局,“蔚新昌”、“义盛长”、“蔚新源”钱庄,“乾成”染房,及同“豫昌”、“源盛义”、“双余魁”、“同裕成”、“同德成”、“同裕远”等杂货、布庄、药铺、赁局和油盐米面等字号。侯家商号“几遍行省”,财势拓展,资产达~万两白银,而以票号业为主。
侯门豪宅
甲第联辉
侯氏的票号,开始为侯培余兄弟6人共有。随着侯氏家族的发展,兄弟6人子孙众多,在共有的基础上,又允许兄弟6人及其子孙各加入部分股份,并允许历任经理加入股份,于是侯氏票号成为众多姓氏投资的字号。比如,“蔚泰厚”光绪五年()重立的合约,共有股份24.2个,除历任经理和外姓拥有8.1个外,侯氏共有16.1个。而侯氏的股份中,侯兴域六个儿子共有的9.1个,兄弟六门各有的共7个,其中长门侯泰来0.7个(侯孝长复本堂0.2个、侯友长醇裕堂0.2个、侯义长0.3个),二门侯恩来1个(侯寿长崇德堂0.5个、侯庚长青云堂0.5个),三门侯培余1.5个(侯启昌绍德堂1.2个、侯祉昌九如堂0.3个),四门侯慎余0.6个(侯禧昌醇厚堂0.4个、侯祺昌六吉堂0.2个),五门侯章来承先堂2个,六门侯步余仁厚堂1.2个。三门主持家*的侯荫昌因开办票号有功,从某年开始,在各票号中给了惇五堂空股0.6个,只享分红利,不入本银。这份空股,后来转为“侯氏宗祠”的费用,并拿出过一些收入作为地方公益开支。
经营票号给侯氏家族迅速扩充了巨额的财富,也更增加了侯荫昌在族人中的威望和凝聚力。道光十七年(),中支全派18世、附贡生侯谨度主持修成宗祠藏版谱十册。从此,侯氏家族谱牒修明,本正源清,支派联合,中支本两篇叙文由中支杲派二十世侯荫昌书写。是年,全族祭祖,迁居南贾村之西支宣派18世侯星亮,因年迈行走不便,不能亲赴祠堂,专门派人送来告假字帖,言明自己按时在门前拜揖。
从经营票号起,侯氏家*一直由中支杲派“三宅”侯培余--侯荫昌--侯从杰--侯崇基,即第二十至二十三世主持。
侯培余大兴土木,在北贾村旧堡东门路北和新堡又建筑了两处新宅院,都是巍峨华丽的高楼大厦。旧新堡和新堡显示了“*金村堡”的气魄,近百户高宅深院,青砖灰瓦,建筑讲究,从门前的上马柱石到三进两院间的门楼厅阁,从前庭到后院,从过庭到书房,直到深宅里的垫壁阁楼等,全部由砖、木、石、精工雕饰,极尽富丽堂皇。侯氏的房舍建筑,为适应子孙分居需要,大多为独立四合院落。为了防盗,宅院上空几乎都有铁丝天网,这在晋商各大家族中殊为少见。
在侯培余新建大厅上曾有名书法家徐润写的一副对联:
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
徽商宅院中也有类似楹联,都是教育子弟继承先辈的业绩,克勤克俭,奋力进取。
作为豪门巨族,侯家子弟不乏勤奋读书者,而最令人称道的是光绪年间,旧新堡同族8名秀才一行赴汾州府应试,结果中了7名,全部被金榜题名于本村奎星阁,“七星曜祖”,成为一时佳话。这7人是:侯家珏(西支永派二十世)、侯志孟(永派二十世)、侯培峻(中支全派二十世)、侯仁阁(中支茂派二十世)、侯文阁(茂派二十世)、侯允治(杲派二十一世)、侯带金(杲派二十二世)。侯家考取举人的可能仅有3人,即:侯理国(西支永派十九世)和侯允治、侯带经。明清两代,侯家不曾出过进士。
侯允治,字介屏,才华横溢,有书画作品传世,曾参予编修民国《介休县志》;东支彬派二十二世、廪贡侯之墀,家藏文史书籍数车,本人擅长书画,有条幅和碑文书法传世。
在侯家的子弟中,有些人受家族薰陶,也走上了从商道路,有的在“蔚”字号干得很出色,有的在别的票号或商号任过要职。如:中支全派二十世侯培峻曾任“蔚丰厚”驻汉口分庄经理;中支全派二十一世侯中杰驻“蔚丰厚”票号北京分庄,年少肯干,一切外事由其一人办理均无差错,经理李宏龄曾建议东君给酌开劳金,额外从丰,不必等到三年期满。光绪年间,中支杲派第二十世侯科吉曾任“日升昌”票号总号掌柜,顶身股九厘;中支全派二十一世侯中铸(字鼎如)曾任“协同庆”票号驻上海、宁夏等分庄经理。
民国二年(),中支杲派第二十二世侯垣(字理农)任“日升昌”票号北京分庄经理,值该票号倒闭,侯垣受债主及检察厅逼迫,于次年10月携账本由北京逃回山西,“日升昌”在南方的一些票号分庄也相继关闭。因债权人将“日升昌”控告于京师审判厅,警察厅将平遥总号查封,总号东家也被扣留,“日升昌”票号于是一败涂地,从此开始破产清理。
侯氏家大分支多,商号又为其家族共有,按堂名立户分别生活。为管理各堂支出,设总管经理为他们制定预决算,规定各门花费限额。宣统元年()一个折子,记录了侯氏12个堂名一年的预算、实支及亏余的银两数,多者一年耗费多两白银,家族的消费相当惊人。如:四门侯禧昌醇厚堂,按预算规定每年支银两,能借银两,实际每年花费银达两,净亏银两。
在票号兴起十几年后,随着清*府对外赔款的增加,票商家族消费中一项重大的开支是“捐纳”。侯氏家族从道光后期至光绪年间,共向朝廷和各级官府捐纳过多少银两,无从统计。但从家谱中却能看出由捐纳而换取的官衔,上至从一品,下至从九品,其高其多,在晋商各大家族中实属罕见。从十六世至二十二世,文武虚职官衔竟达个,还有67个无职的“从九”品。文职中最高的是从一品的荣禄大夫(西支永派十九世侯理国),其次是正二品的资*大夫(中支杲派二十二世侯奎),武职中最高的是从二品的武功将*(中支杲派二十世侯祉昌,侯培余第五子)。此外,从十六世起,通过捐纳换取的“监生”则多达68人。
从道光后期开始,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而北贾村堡的连宅街巷上,许多宅门都高悬着“大夫”、“都尉”等显赫的新匾,多数人家都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票号、商号的巨额利润,使侯家的骄奢淫逸之风更甚。一些纨绔子弟早将祖训遗忘,纸醉金迷,吃喝嫖*。
中支杲派二十二世五门的侯奎,生于同治年间,是介休县赫赫有名的挥金如土的阔少爷。光绪年间当地人流传:“介休有个三不管,侯奎、灵哥、二大王”。三不管中第一位就是侯奎,灵哥是介休北辛武村富豪冀国定的长孙冀唯聪,二大王是介休大靳村的郭寿先。这三个在平遥、介休一带仗着有钱有势,横行霸道,无人敢惹,就连知县也得让三分。他们平日声色犬马,竟奢斗富。一次侯奎在太谷某绸缎店里吃了顿饭,饭后经理们请他选购些绸缎,侯奎一时兴起,当下便把店里所有绸缎全部买下。灵哥听见此事,也不示弱,恰巧有一家钟表店请他吃饭,饭后灵哥便把该店的钟表全部买下。每年九月二十日至三十日介休张兰镇的庙会上,侯奎、灵哥都要带仆从车马来赶会。侯奎住在自家开设的义盛钱铺,灵哥住在自家的悦来钱铺。他们在会上以赛车*输赢,驾车的骡马都是不惜重金购买的上等好骡马,以燃两寸香的时间为准,由张兰镇西门跑到东门再返回来。看热闹的人拥挤不堪,快马如飞,常有踩伤人的事故。二位阔少毫不理会,只顾自己取乐。他们还在钱铺用钱票点火吃水烟斗富,看谁吃得快,烧得多。一张钱票是0文,当时20文买一斤白面,一张钱票被烧掉就相当于烧了50斤白面。侯奎捐的官是正二品的“资*大夫”,每日醉生梦死,43岁就命赴阴曹,他的墓志是一位举人写的,竟说他有“忠厚遗风”。
至于侯门深宅里妇女的生活,从《介休县志》里能见到几则:
“(康熙年间),侯懋功婚后八月外出经商,四载后客死大同,妻贾氏见灵柩回,即饮*。姑救之,泣辞曰‘从夫就穴足矣。’介休县令赵端闻之躬祭,并旌匾‘匪石贞心’于其门。”
“赵氏,侯万功妻,二十四岁夫卒,事孀姑甚孝礼。生三子教以义方,长为邑庠生,奉母以孝闻。其姒王氏(侯妾),亦年二十而寡,无子,以季子为之嗣,苦节终身。乾隆五十八年(),学使瑚图礼咸旌之。”
“李氏,侯生格妻,二十一岁夫客死,子幼家故贫,姑王氏亦青年,矢志者相依守贞。”
票号倒闭
商业破产
自同治三年()到光绪十年(),是“蔚”字号发展的极盛时代,各家票号经理人员普遍勾结清室贵族和官吏,清廷也把各地征收的粮赋税款,兵饷丁银以及地方官员横征暴敛、贪污受贿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兵饷开支等,均由票号过局。清廷与票号互为利用,同治十三年(),清廷因兵饷不继,就向“蔚”字号借过21万两银子。
光绪三年(),华北大旱,饥民遍野,百业萧条,票号却空前繁荣,山西巡抚曾国荃给清廷的奏折上说:“晋省各项贸易,唯平遥、祁县、太谷三县汇兑各庄,较为殷实。”于是曾国荃代清廷向晋中各票号劝募,各票号共捐银子12万两。“蔚”字号独捐1万两,曾国荃送给一块“乐善好施”牌匾。不久,侯荫昌又捐银3万两,获曾国荃褒送的“颂冠河汾”、“泽在缥湘”、“为善必昌”三块金字匾。
有朝廷作靠山,侯家票号确曾盛极一时。但到了后期,各地分庄经理以及执事人员逐渐养成了作威作福、骄奢淫逸的作风。“蔚”字号北京分庄经理与庆亲王往来甚密,出入官府,专用车轿,俨然清室官员。汉口分庄经理王仲文,*博一次就输掉万两银子。福州分庄经理张石麟,20多年给总号上缴利润60万两银子,剩余的吸大烟、*博、任意挥霍,总号对之无可奈何。这些经理们在穿戴上更是单夹皮棉、绫罗绸缎,夏天一日三换绸衣,冬天一日三换皮衣。汉口分庄经理王作梅,夏天穿的绸衫,是派专人到杭州定织的六机绸。据说这种绸子需换六个机子才能织成。什么猞猁皮、金丝猴皮、貂皮、水獭皮,应用尽有。各分庄讲究有三房:门房、厨房、裁缝房。当地的金珠店、皮毛店、绸缎店尽先把上等货物送票号经理们选购。
“蔚丰厚”驻北京分号经理李宏龄,见到蔚字号经理的种种腐化作风,曾给当时的财东侯从杰写信说:“近日所见各号情形,大非历代东君手创规则。领事者腐化堕落,……若不及时挽救,为时再久,东君虽有所知,挽救亦无及矣。”但东家终究束手无策,往日的规章制度已形同虚设。
光绪末年,大清银行成立后,山西票号由盛而衰,渐渐走上下坡路。光绪三十四年(),山西成立“保晋矿务公司”时,“蔚”字五联号各以两银,共认股股,占到全省票号投资总额的28.57%。是年,李宏龄看到了山西票号日薄西山的险途,邀“三晋源”票号东家渠本翘,准备由祁(县)、太(谷)、平(遥)诸号各出资三五万两,集股五百万两,组织“晋省汇业银行”。李宏龄当时给东家侯从杰的信上说:“自户部创立银行,各处银行林立,无非暗夺我票号权利,生意因之减色,有识者不能无忧。若能东伙同心,励精图治,尚可抵御外人……”恰巧这年侯从杰病故,以致组设银行之事没有实现。
中支杲派二十一世侯从杰去世时,其子年方8岁,侯家只好由侯从杰之妻王氏代为掌门,人称“侯四太太”。这时虽然兴盛一时的“蔚”字号已呈现江河日下之势,但侯家豪华奢侈之风仍旧。侯四太太以挥霍享受为能事,为把丧事办得体面一些,仅葬礼就挥霍了1万两白银,丧期共用了6个月。开吊3天,“蔚”字号所有总号及分庄的经理、执事人员都前往致祭,上等酒席摆了几百桌,仅坟莹上的石马、石人、石牌楼就花费了0两白银。正是这种生活上的奢侈,使侯家终于走上了衰败之路。
辛亥革命前后,侯家票号的经营每况愈下。时局动荡,土匪蜂起,“蔚”字号汉口、成都、西安三处分庄,在兵荒马乱中被抢劫,大火3日不熄;京都、重庆、昆明、兰州、天津、太原等地分庄,也都有程度不同的损失。“天成亨”各处分庄损失304两白银,为晋商各票号损失最重者;“蔚泰厚”各地分号被现银23两,财物折银两;“蔚盛长”各地分号共损失现钱两,损失财物折银34两;“新泰厚”各地分号被抢现银0两,财物折银10两。影响所及,各地存款户纷纷提款,形成挤兑。有些分庄的经理伙友们,乘机失少报多,甚至有的携款潜逃,侯家票号顿呈一片混乱局面。清廷灭亡之后,侯氏家族的财力也空虚了,在票号遇到全国挤兑时,无力拿出现银应付,票号一个接一个搁浅。民国二年(),6个票号的存款比放款少万余两,收回放款兑付存款有余,而因放款难收却被逼倒了。
各地“蔚”字号被抢、被烧、垮台倒闭的消息,纷至沓来。侯东家的太太少爷们,仍然养尊处优,过着腐化奢侈的生活。经济来源虽断绝了,还有祖上遗留的金银珠宝、古玩玉器,先是变卖动产,继之是不动产,最后是木器家具,拆房卖木料砖瓦。总之鸦片不能不吸,酒肉海味每餐必须齐全。坐吃山空,排场不倒。
侯家票号中“蔚盛长”和“新泰厚”两票号民国五年()、十年()先后歇业,“天成亨”票号于民国七年()改组为银号,两年后因买卖俄钞亏累被迫歇业。“蔚泰厚”较为殷实,自票号失势后,尚能勉强苟延,但总号经理毛鸿瀚,年老守旧,毫无重整旗鼓之意。侯四太太采纳了平遥人程佐孙的意见,把“蔚泰厚”缩改为银号,以程为监事,于民国七年()正式营业。虽经整顿改换了门庭,然大势已去,生意仍很萧条,只好于民国十年()停业。“蔚丰厚”票号改为“蔚丰银行”正式经营4年之后,由于*局动荡和内部实力空虚,也于民国十年()停业清理。
民国十四年()侯建基病死时,照旧还是柏木棺椁,大宴亲朋,不过声势已大不如前了。到抗战前夕,显赫一时的介休侯家大财主侯崇基连每日三餐都难以果腹,终于在日*侵入山西不久,因冻饿加烟瘾而死亡。
作者简介:*光,笔名程光、楚胥、林一夫,山西临县人。林业中专毕业,毕生从事林业,高级工程师。退休后热衷于搜集晋商史料,编著出版《儒商常家》、《晋商茶路》、《晋商十大家族》、《晋商堡寨》等,近年聘任《山西林业志》副主编,主编《太岳山志》、《关帝山志》等。
本文源自《文化介休》
—END—
审核:王光亮原家敏
编辑:杜美锐张晓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