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妈在,我才敢生娃,中国式姥姥带娃戳 [复制链接]

1#

作者

*玉娇

得知我怀了二胎以后,

母亲再次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过来,

照顾孕期的我。

可是,怀二胎的这几个月里,

我明显地感觉到,

母亲的体力,越来越不如从前了,

就连说话,也没了以前“大嗓门”的气势。

临产前的一个月,一向节俭的母亲,

给我打了几万块,让我去订个好的月子中心,

安心在那里坐月子。

我舍不得花这笔钱,

母亲竟然急得快要哭出来了。

在我的再三追问下,

母亲才支支吾吾地告诉我,

她最近身体查出了些问题,

怕在我生孩子的时候,

她得去做手术,

这样连父亲也没法照顾我了。

我的公婆年纪大,

身体向来不好,

老公工作又忙,

母亲,是我这些年唯一的依靠。

可如今,这唯一的依靠病了,

她心里最牵挂的,

不是自己的身体,

竟是我肚子里的孩子。

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不知道到底该感到幸福,还是自责?

曾经,她一边乐呵呵地做着小外孙爱吃的饭菜,

陪着他们做各种小游戏,

哪怕小外孙犯了错,

也舍不得说他们一句。

有时候,深深爱着孩子的,

也许除了妈妈,还有妈妈的妈妈!

有一种幸运,叫姥姥带娃

央视曾经播出过一部纪录片,

以姥姥的视角,

讲述一个小区里带娃的姥姥们的故事。

这些姥姥们,来自不同的地区,

大多领着退休金,

足够让自己生活无忧,

也有各自的兴趣爱好,

却在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

不远千里来帮女儿带娃。

有的是因为孩子的爷爷奶奶,

年纪太大,身体不好,

或者不想带娃;

有的是担心女儿和婆婆相处,

会受委屈;

有的是不忍心让自己的女儿,

成为家庭主妇。

但有一点相同的原因,

就是——心疼闺女。

纪录片中,昀昀的姥姥,

年轻时是舞台上光芒四射的花旦,

退休后原本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偶尔过过戏瘾,

和老朋友聊聊天,

出去旅游散心,

日子好不惬意。

可自从有了外孙,

昀昀姥姥的生活,

便完全没有了自我。

昀昀4岁多,

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

一天到晚都得盯着。

想休息一会,

小外孙却拿着玩具“打姥姥”。

让她哭笑不得。

好不容易送小外孙去学校,

昀昀姥姥又一刻不停地买菜、做饭,

还要抽空去早教中心,

学习怎么科学育儿。

小区里的格格姥姥,

退休前是单位的工会主席,

老伴的猝然离世,

使她患上了抑郁症,

可即便如此,

她依然强打起精神,

来帮女儿带娃。

心理压力很大的时候,

就赶快吃片药,

把情绪压住,

像没事一样继续照顾孩子。

姥姥们也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只是,她们更怕自己的女儿,

会失去自由!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有一种无奈,叫姥姥带娃

“妈妈生,姥姥姥爷养,爷爷奶奶来欣赏,爸爸回家沙发躺。”

这话虽然不无戏谑之意,

但也很真实地反映了如今的一个现状:

越来越多的姥姥,已经成为了带娃的主力*。

姥姥养大的孩子,

真的很幸福,

那种无条件的爱和心疼,

足以成为小外孙童年生活的一束光。

你永远不知道,

为了让孩子开心,姥姥有多拼!

这位姥姥,

为了让小外孙女开心,扮演起了米老鼠,

虽然米老鼠的身材走样得有些厉害,

依然成功逗乐了小外孙女。

所谓的“天伦之乐”,

大概就是这样吧!

黑龙江的一位姥姥,大冬天给外孙送零食,

担心零食被冻凉了,就一路捂在怀里。

视频的开头,让人觉得好笑,

可看着笑着,却忍不住眼角湿润。

姥姥对外孙的疼爱,

不只在生活上,

就连在学习上,

也是使出浑身解数来帮忙。

都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在辅导孩子学习这件上,

年过花甲的姥姥,

有时比妈妈更给力!

为了更好地陪读,

姥姥、姥爷趁着暑假,

戴上老花镜,

把下学期的课本提前预习好,

还认真做起了笔记。

再看看这份关于“的、地、得”的教案,

说是出自某位名师之手,大家也会相信吧!

但其实,只是退休带娃的老人,

因为苦恼孙子分不清“的、地、得”的用法,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

亲手写出来的“最美教案”。

不要小看每一个带娃的姥姥,

她们很可能潜伏在各个家长群里,

老师布置的任务,

打卡最勤的是她们,

老师需要志愿服务的时候,

第一个报名的也是她们。

为了孩子,

她们克服了记忆力的衰退,

反应能力的下降,

研究起各类网课,

解锁了各种学习小程序、APP,

和孩子一起画画、弹琴,

生生把自己逼成了“老学霸”!

有一种亏欠,叫姥姥带娃

朋友小娟,

说起临别那日送母亲去车站的情形,

就泣不成声。

生了宝宝以后,

因为婆婆不懂得带娃,

母亲不远千里来帮忙。

娃渐渐长大,

母亲也老了,

因为带娃,落下一身毛病,

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

一到下雨天就疼得不行。

小娟原想着,

把刚退休的父亲也接过来,

一起给两位老人养老。

可这个时候,

婆婆却提出要和他们一起住,

因为房子是老公的名字,

小娟不敢反对。

小娟母亲偷偷地买了回乡的车票,

说什么叶落归根,还是回自己老家好。

小娟心里知道,

那是母亲不想让自己为难,

所以宁愿自己受委屈!

惠特曼说: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是啊,她们只会心疼女儿,

却忘了心疼自己!

她们的心酸和委屈,

做子女的,又何曾设身处地想过?

背井离乡的不适应

一个人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来到一个语言不通、气候不同、没有老朋友的新环境,

需要多大的勇气,

能因为闺女的一句“来帮我带娃”

毫不犹豫远离故土的,

只有母亲了。

体力透支的辛苦

姥姥们不仅心疼外孙,

更心疼自己的闺女。

为了让女儿晚上睡得安稳些,

她们会主动陪夜,

哪怕一晚上被孩子吵醒好几次。

她们也会抢在女儿女婿下班前,

先把饭菜煮好,

让全家人一回来就吃上热饭。

朝夕相处的冲突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

哪怕是最亲近的母女之间,

朝夕相处也容易产生矛盾。

又何况,还隔着一个不省心的孩子。

孩子磕着碰着了,姥姥害怕女儿女婿的责备;

用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姥姥担心被嫌弃;

不懂得使用电子产品,姥姥到处请教却没人理。

住在女儿家里,既不能像自己家一样自在,

又得不到客人一样的款待。

屋子脏了要拖,

饭菜凉了要热,

客厅乱了要整理,

可自己,

却连说话走路都小心翼翼。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都足以成为压垮姥姥们的稻草。

有姥姥调侃自己,是“贴了钱的保姆”。

不仅主动带孩子,洗衣做饭,

不收取任何报酬。

还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

买一日三餐的食材,

给孩子买各种玩具,

给家里添置新东西。

罗曼罗兰说:

真正会爱的人没有什么爱得多爱得少,

他是把自己整个儿都给了他爱的人。

说的就是姥姥。

珍惜那个帮你带娃的妈妈

珍惜那个无怨无悔帮衬你的母亲,

她疼爱你和你孩子,

你也应该在工作和养育孩子之余,

对她多一些疼爱和理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